編號 |
標 題 |
來 源 | 日 期 |
251 | 聯合報 | 102.02.05 | |
252 | 中國時報 | 102.02.05 | |
253 | 蘋果日報 | 102.02.24 | |
254 | 中國時報 | 102.02.28 | |
255 | 聯合報 | 102.03.04 | |
256 | 七星潭海灘 綠蠵龜擱淺死亡 | 自由時報 | 102.03.04 |
257 | 中國時報 | 102.03.19 | |
258 | 自由時報 | 102.03.23 | |
259 | 中國時報 | 102.04.25 | |
260 | 中國時報 | 102.05.09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記者張進安?琉球報導】「我們要維護自然環境,讓綠蠵龜能夠安心延續下一代。」屏東家扶中心在寒假期間,召集受扶助的大專及高中生,前進小琉球了解當地社區及海洋生態環境,並為保護稀有的綠蠵龜發聲,呼籲大眾維護自然生態環境,還給海洋生物乾淨、安全的生長環境。
這次參與的40位家扶青年,除了自備海報和口號,在小琉球街道上宣導保育海龜,同時邀集當地社區居民和遊客一同參與淨灘活動,共有近百名遊客響應,總計清出30多袋的垃圾,其中不乏玻璃瓶、塑膠袋及保麗龍製品,也凸顯海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主辦這次活動的家扶青年王鵬翔說,很感謝小琉球的居民及遊客們大力支持,看到民眾一批一批地湧入沙灘,為環境保育盡心力,「心裡真的很感動」,也認為保護綠蠵龜的行動刻不容緩,因為綠蠵龜的存在,代表著海底環境的清潔無瑕。
屏東家扶中心表示,青年的力量足以改變社會,透過參與公共事務,讓青年可以和社會議題有更多連結,並從中學習思辨能力和團隊精神,為社會正向改變盡一己心力。
聯合報 102.02.05 TOP
【郭韋綺?屏東報導】四十多名屏東家扶中心受扶青年四日相約到小琉球宣導保育綠蠵龜,在島上遇見居民、遊客熱情解說理念(右圖,郭韋綺攝),還號召他們一起前往蛤板灣、中澳及杉福沙灘淨灘撿垃圾,一整天清出卅幾袋玻璃瓶、寶特瓶及保力龍,因島上沙灘是綠蠵龜重要產卵地,藉此呼籲大家不要亂丟垃圾,維持沙灘乾淨面貌。
發起這項活動青年王鵬翔說,小琉球是綠蠵龜重要棲息地,近來小琉球遊客量增多,沙灘垃圾已嚴重影響海龜上岸產卵,盼以行動為海龜發聲;受扶青年沈姿伶也認同從維持沙灘乾淨做起,好讓綠蠵龜安心迴游產卵延續下一代。
小琉球海洋志工楊中成昨天獲知表示感謝,他說,如果只靠社區力量很難永續沙灘整潔,有家扶大專生幫忙,得以讓志工們稍獲喘息。
家扶中心督導吳銀卿指出,看見這群弱勢受扶青年沒有被貧困生活打倒,而關心社會議題讓人很感動,她提到輔英科大一年級陳姵云父親意外癱瘓、母親挑起照顧責任,一家六口全靠補助和爭取獎學金度日,因家庭環境艱辛變封閉,可是自從參與公益被肯定,整個人開朗自信許多。
陳姵云說,從沒想過可以面對陌生人說出關心議題,其實自己最大收穫是獲得勇氣。
四十多名屏東家扶中心受扶青年四日相約到小琉球宣導保育綠蠵龜,在島上遇見居民、遊客熱情解說理念(右圖,郭韋綺攝)
中國時報 102.02.05 TOP
【文╱楊惠琪圖╱英國《每日郵報》】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理事洪明仕說,皇冠水母在地球上已有超過5億年歷史,主要以小魚、蝦子為食,覓食時通常會游到淺水處,往往會遭逢綠蠵龜的攻擊,成為綠蠵龜的嘴上美食。
雖然水母有毒,但綠蠵龜的演化歷史也有上億年,對水母毒性已有免疫效果。圖中綠蠵龜先從無毒的水母體盤開始吃起,再吃有毒性的觸手。
綠蠵龜一口咬住水母大餐,大快朵頤。
皇冠水母 小檔案
★學名:Netrostoma
setouchina
★英文名:crown
jellyfish
★體型:體盤直徑約20公分,觸手可長達10公尺
★分布:太平洋、大西洋熱帶海域
資料來源: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理事洪明仕
蘋果日報 102.02.24 TOP
【郭韋綺?屏東報導】小琉球低潮帶珊瑚礁覆蓋豐富馬尾藻,冬季茂密增生,近岸常見成群綠蠵龜覓食,讓香港城市大學博士生伍家恩驚嘆:「除夏威夷海岸,從來沒有在這短短海岸線上,見到這麼多的綠蠵龜覓食。」
綠蠵龜已列全球瀕危物種,長期在南中國海、夏威夷做研究的伍家恩,在朋友牽線下兩度造訪小琉球,留下深刻印象。她指出,從美人洞浮潛到花瓶岩約八百公尺距離就發現四十多隻綠蠵龜,正在淺水海域礁崖旁吃食海藻,這些海龜背甲長度約卅公分至一百公分,一半以上是剛從遠洋到近岸棲息的少年海龜,其餘則接近成年。
與海龜奇遇不只如此,她遇到一隻海龜左前肢被漁線纏繞,嘗試著救援幫牠解開,可惜沒成功;還有一隻體型碩大雌龜右前肢卡住藍色塑膠標籤,只可惜標籤長滿了海藻,也就無法得知相關資訊了,不過當地居民觀察,這隻「一眼就能認出」的海龜,至少在小琉球居住三年,早已成「留龜」。
綠蠵龜屬於洄游性海洋生物,從破殼爬入海裡就開始「周遊列國」,從太平洋游到大西洋繞地球一圈再回到出生地產卵,但小琉球卻發現已有海龜「long
stay」,她認為可能與環境息息相關,尤其近岸淺礁有豐富海藻,水溫終年維持廿五度,非常適合海龜長年生存。
琉球鄉長蔡天裕表示,綠蠵龜每年雖產卵千餘顆,小海龜進到海裡存活率卻極低,約一成左右,淺水礁岸能有這麼多海龜,很不容易,更需要大家的愛護和珍惜。
中國時報 102.02.28 TOP
【記者陳俊智?花蓮報導】有民眾昨天在花蓮七星潭海灘發現一隻死亡多時的海龜,岸巡八三大隊將照片傳給海洋大學研究人員,初步認定是瀕臨絕種的綠蠵龜,屍體將由海洋大學帶回調查研究。
謝小姐昨下午在七星潭散步時,意外在海灘發現1隻海龜,動也不動,且左前肢有傷痕,趕緊通報處理,經檢查確定海龜已死亡多時。
七星潭安檢所副所長趙肯表示,死亡海龜約長90公分、重20公斤,品種經海洋大學研究人員透過照片確認,初步確認是綠蠵龜,但性別、死亡時間及原因仍不明,目前已聯絡海洋大學生物研究所,屍體將由海龜實驗室帶回調查。
趙肯說,這是花蓮今年首例,以往曾發生類似情事,七星潭屬礫灘,海龜一般不會上岸,初步研判這海龜是隨著潮汐,被沖上岸陳屍。
海巡署岸巡八三大隊將海龜屍體裝箱冷藏保存,將由海洋大學帶回調查、研究。記者陳俊智?攝影
聯合報 102.03.04 TOP
【記者楊宜中?花蓮報導】花蓮七星潭海灘昨天發現一隻海龜擱淺死亡,照片經海洋大學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鑑定,確認是綠蠵龜;由於日前宜蘭海灘也有赤蠵龜擱淺死亡,程一駿認為,最近氣候變化劇烈及海洋污染,都可能是導致海龜接連擱淺死亡的原因。
這隻綠蠵龜是昨天下午3時許,被民眾在七星潭海灘上發現,經通報海巡人員,海巡人員抵達時,判定綠蠵龜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綠蠵龜長約90公分、寬約80公分,嘴部及尾部有滲血,前鰭肢則有受傷現象,由於綠蠵龜周圍並沒有爬行過的痕跡,因此研判是被大浪打上岸。
無獨有偶,2月26日宜蘭內埤海灘也發現一隻死亡的赤蠵龜。
程一駿表示,目前海龜都已被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台灣東部海域也是綠蠵龜活動的領域。
程一駿昨天看過照片後說,這隻綠蠵龜雖然死亡,但狀態看來仍佳,很值得用來解剖了解死因及生態種種,預定今日就會派研究人員抵達花蓮,爭取將這隻綠蠵龜帶回做學術研究。
自由時報 102.03.04 TOP
【(潘建志)】滿州:岸巡六三大隊十七日下午接獲民眾通報,在佳樂水的金沙海灘發現一隻海龜擱淺,海巡人員前往查看發現是隻綠蠵龜,長約一.二公尺,重約七十公斤,隨後由海生館人員帶回勘驗以釐清死因。
中國時報 102.03.19 TOP
【記者葉永騫?琉球報導】為了保育小琉球的生態環境,縣府、警方等相關單位組成生態保育警察隊,搭配海洋志工長期巡邏,成立一年餘,已查辦三起非法捕捉海膽和盜採珊瑚案件,執行一件綠蠵龜救援任務,讓生態保育工作更加落實。
小琉球海域生態環境豐富,綠蠵龜每年在小琉球五處沙灘產卵。去年起,縣府結合東港警分局、海巡署、海洋志工,組成生態保育警察隊,每年五月到十月在綠蠵龜產卵的沙灘實施管制,禁止旅客夜間到這些沙灘活動,而杉福廊道潮間帶也管制遊客數量,每天限制最高三百人進入,以維護潮間帶的生物生息,協助救援誤觸漁網的綠蠵龜、清理廢網和海底垃圾。
東港分局說,生態保育警察隊執勤員警,除了琉球分駐所共十四人,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琉球管理站人員、海巡署及數十名當地海洋志工也熱心投入,共同為生態保育盡心力,去年就查獲高雄市籍陳姓男子非法捕捉海膽、兩件撈捕珊瑚案,還救援一隻受傷綠蠵龜,有效遏阻生態破壞。
小琉球生態保育警察協助將受傷的綠蠵龜抬上岸,送往醫療單位治療。(記者葉永騫翻攝)
自由時報 102.03.23 TOP
【莊哲權?台東報導】釣到綠蠵龜!台東富山漁場發現一隻保育類綠蠵龜,嘴邊還懸著釣魚線,除了前腳破皮流血以外,生命跡象良好,研判是誤食魚餌被釣上岸,經海巡八一大隊安置後,將送往屏東海生館進一步治療。
海巡八一大隊表示,該隊漁場安檢所昨天下午獲報,一隻身長約六十公分綠蠵龜擱淺在沙灘上,海巡人員前往查看發現這隻綠蠵龜,嘴邊還掛著魚線,疑似誤食魚餌吞入魚鉤,釣客釣中後,將牠放置沙灘。
這隻綠蠵龜健康情形尚稱良好,惟前腳因掙扎導致破皮流血,海巡人員先初步施以保濕及照護後,今天將由台東縣政府林務保育科人員送往屏東海生館進行醫治及後續野放事宜。
綠蠵龜誤中魚餌,由海巡人員帶回暫時照護。(海巡81大隊提供)
中國時報 102.04.25 TOP
【陳可文?澎湖報導】 澎湖群島是世界著名海龜洄游故鄉,八日海龜救護收容中心野放收容照護已茁壯的七隻綠蠵龜、三隻玳瑁返回大海,三百多名小朋友戶外教學在岸上加油打氣,祝福牠們一路平安。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於民國八十六年成立海龜救護收容中心,迄今已收容兩百廿七隻海龜,除保育類綠蠵龜、玳瑁還有珍貴欖蠵龜、革龜。
推廣生態保育及永續海洋資源,救護中心不定期舉行海龜野放活動,昨天是第卅二次野放,共計七隻綠蠵龜及三隻玳瑁,特別邀請三百多名國小學童參與成為最具意義戶外教學。
十隻野放海龜分別為近四年來收容照護,其中,有五隻被收容時體重還不足一公斤,最小剛出生一個多月,體長十公分、體重僅一百公克,如今已長大約四公斤。
昨天野放活動由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林務局長李桃生、馬公市長蘇崑雄、水試所主任蔡萬生等人共同主持,海龜們在現場小朋友不斷加油打氣聲,似乎嗅到大海味道,爭先奮力爬向大海。
海龜救護收容中心指出,每隻野放海龜植入有晶片,將透過衛星追蹤洄游路線,多年來觀察記錄這些海龜除不定期游回澎湖島,主要洄游路線是太平洋海域,最遠曾經在澳洲發現蹤跡。
生態教育在學童的「加油!」聲中,小海龜們一路平安游回大海的家。(陳可文攝)
中國時報 102.05.0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