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標 題 |
來 源 | 日 期 |
211 | 野放5隻綠蠵龜 上百學童送行 | 中國時報 | 100.10.04 |
212 | 野放綠蠵龜 | 蘋果日報 | 100.10.04 |
213 | 澎湖野放 5傷癒綠蠵龜返海 | 聯合報 | 100.10.04 |
214 | 外國遊客目睹印象差 馬公綠蠵龜纏網慘死 | 自由時報 | 100.10.15 |
215 | 台灣第1個 綠蠵龜製骨骼標本 | 自由時報 | 100.12.01 |
216 | 全台首具!綠蠵龜骨標本曝光 | 聯合報 | 100.12.01 |
217 | 屏科大創首例 拍X光接骨 綠蠵龜骨骼標本亮相 | 中國時報 | 100.12.01 |
218 | 綠蠵龜標本 屏縣府亮相 | 聯合報 | 100.12.30 |
219 | 小綠蠵龜獲救 | 中國時報 | 101.01.29 |
220 | 澎湖綠蠵龜 一天傳兩死 | 自由時報 | 101.03.21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陳可文?澎湖報導】澎湖是綠蠵龜的故鄉,三日保育人員冒著颱風天將五隻傷癒綠蠵龜野放回大海的家,雖然風大浪大,看著綠蠵龜們奮力游向前,上百名小朋友們大聲加油打氣。
澎湖縣擁有三二六公里綿延的海岸線,海洋資源特別豐富,尤其珍貴保育類綠蠵龜固定每年洄游至此,彷彿這兒就是牠們的第二個故鄉。
望安島也正式公告成為全國第一處綠蠵龜保護區。
民國八十六年澎湖水產試驗所海龜救護收容中心成立迄今十多年,陸續收容海龜二一○隻,平安成功野放一三一隻,目前還有廿三隻收容看護中。
昨日下午四時許,澎湖縣農漁局保育課偕同澎湖風景管理處、馬公市公所選定在時裡海水浴場進行野放綠蠵龜,原本計畫野放六隻。
分別是去年十月至今年二月間救傷收容,但礙於颱風天海象差,其中一隻體力還未穩定,臨時改為五隻。
保育課同時邀集鄰近的時裡、興仁、石泉國小上百多名小朋友一起參與野放活動,現場宣導野生動物保育觀念。
大夥看著小小綠蠵龜們奮力爭先爬向大海游向前,一點不畏懼海上的大風大浪,不斷地大聲吶喊加油打氣,離情依依地目送牠們平安返回大海的家。
一路順風 ▲颱風天不畏風浪大,澎湖保育課人員,將五隻傷癒綠蠵龜野放回大海的家龜,上百名小朋友們大聲加油打氣。
中國時報 100.10.04 TOP
【文.圖╱許逸民】澎湖縣農漁局昨邀請3所國小約2百名師生,一起在馬公市蒔裡沙灘,野放5隻因觸網或傷病擱淺的瀕臨絕種保育類綠蠵龜(圖),能近距離接觸海龜的小朋友樂翻,綠蠵龜則是頂著東北季風和奈格颱風外圍環流平均8~9級的風力,緩緩爬入潮線下,直到猛然一個浪頭才鑽入海中,揚長而去。
綠蠵龜
小檔案
學名:Chelonia
mydas
特徵:背甲中央盾5片,兩側盾甲各4片,
頭部前額鱗1對
體型:成龜體長約120~150公分,重約120公斤
生態:在大海中生活,生殖時會回到出生的沙灘產卵
資料來源:澎湖縣農漁局
蘋果日報 100.10.04 TOP
【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加油!加油!」澎湖縣昨天在馬公市嵵裡沙灘野放5隻傷癒的綠蠵龜,180多名國小師生到場相送,雖然東北季風強勁、海況不佳,海龜有了小朋友一旁打氣,全都順利返回大海。
野放活動由澎湖縣政府參議林澤民等人主持,包括嵵裡國小、興仁國小及石泉國小近200師生,都來歡送被工作人員養到頭好壯壯的5隻「健康寶寶」。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副局長陳高樑說,海龜登岸不易,瀕臨絕種的原因相當多,主要是人類的捕殺及棲地的破壞。澎湖海龜救護收容工作站從民國86年至今共收容受傷海龜211隻,辦理29次野放活動,野放131隻海龜;今年共有5隻綠蠵龜在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登岸,產下17窩卵。
昨天嵵裡海域風強浪高,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將綠蠵龜放到距離海水約2公尺的沙灘上,學童第一次在沙灘上送綠蠵龜回家很興奮,大家忘情高喊「加油」,目送牠們緩緩爬向海洋。
陳高樑說,根據國立海洋大學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研究團隊資料顯示,愈來愈少綠蠵龜會到澎湖,最近發現其中一隻母綠蠵龜,15年來共返回澎湖4次,但母龜體長一直沒有增加,研判應是「成長緩慢症」或所謂的「侏儒症」。
他說,海龜和人類一樣是脊椎動物,一隻在海洋生長成熟的綠蠵龜,牠的背甲直線長度平均能長到1公尺以上,這種侏儒綠蠵龜非常罕見。
聯合報 100.10.04 TOP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馬公觀音亭休閒園區為風帆船比賽場地,園區內設置帆船訓練中心,外國遊客穿梭不絕,昨天卻傳出綠蠵龜纏網死亡意外。兩位外國遊客目睹慘劇相當憤怒,認為當地漁民保育觀念不佳,對澎湖打造海龜天堂的保育形象,留下負面印象。
刺網纏繞 保育形象受挫
澎湖縣農漁局表示,昨日中午接獲民眾通報,指稱在馬公市觀音亭帆船訓練中心前海域,發現列入珍貴保育類的綠蠵龜遭刺網纏繞,雖然農漁局迅速派員處理救傷,但已死亡,只能將綠蠵龜遺體掩埋處理。由於觀音亭海域已嚴禁三公分以下網目刺網作業,漁民不僅非法使用,同時還造成瀕臨絕種動物綠蠵龜死亡,讓保育人員相當痛心。
現場還有兩位外國遊客目睹綠蠵龜誤觸刺網死亡,對於澎湖漁民保育觀念欠佳也感到相當氣憤,認為應將照片PO上國際網站,讓國際保育團體齊聲進行譴責。
澎湖縣府痛心 將開罰
針對漁民施放刺網,導致綠蠵龜誤觸死亡,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表示十分痛心,強調若查獲涉案人,絕對依法辦理,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也呼籲漁民不要違法使用網具,如造成保育類動物死亡,恐付出慘痛代價。
馬公觀音亭園區昨出現被刺網纏繞受傷的綠蠵龜,搶救後不治。(澎湖縣農漁局提供,記者劉禹慶翻攝) |
導致綠蠵龜死亡的刺網網目小於3公分,依照規定不可在觀音亭海域出現。(澎湖縣農漁局提供,記者劉禹慶翻攝) |
自由時報 100.10.15 TOP
【記者羅欣貞?內埔報導】屏東科技大學解剖學研究室接受縣府委託,製作綠蠵龜骨骼標本及剝製標本各一具,經師生團隊五個月努力終克服技術難題,完成國內第一具完整組裝的綠蠵龜骨骼標本。
這隻綠蠵龜今年四月在小琉球擱淺,背甲長九十八公分,寬七十四公分,重達一百公斤,被發現時已經奄奄一息,經送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救治無效後,轉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病理室,由副教授張聰洲剖檢,考量到綠蠵龜屬保育類野生動物,縣府決定製成骨骼標本。
解剖學研究室副教授陳瑞雄和獸醫師祁偉廉帶領學生團隊,以五個月時間達成使命;祁偉廉表示,組裝全身骨標時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對綠蠵龜骨骼構造不夠了解,因此利用動物教學醫院設備,由主任簡基憲協助拍攝X光照片,並進行斷層掃描,以便隨時比對,確保骨骼關節的正確接合。
陳瑞雄也說,綠蠵龜的腹甲骨並未和其他骨骼構成關節,無法單靠骨骼之間的連結,撐起應有的骨架型態,勢必要以人工物件加以支撐,同時又要將支撐物減到最低的程度,以免遮掩了標本原貌,最後他們將市售的水管鋼片折彎,並用螺絲旋進骨質內固定,才解決了第二個瓶頸。
第三個技術難題,是綠蠵龜的背甲周邊原由許多片細長骨板密接形成,在標本製作過程中各個骨板會彼此解離,如何框住背甲橢圓全貌又不讓人工固定物曝光,也是考驗,最後師生以類似骨科手術的「髓內釘固定」法,無縫的將分離骨片完整串連起來。
屏科大表示,成年綠蠵龜本來就不多見,要合法取得標本製作素材更須機緣和保育主管單位的魄力;此外,一般取得的素材總是被製成較常見的剝製標本,加上前述的若干技術瓶頸,都是導致國內至今才有第一副完整綠蠵龜骨骼標本出現的原因。
屏東科技大學解剖學研究室接受縣府委託,製作了綠蠵龜骨骼標本及剝製標本各一具。(記者羅
欣貞攝)
自由時報 100.12.01 TOP
【記者劉星君?內埔報導】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師生花了5個多月,完成全台第一具完整組裝的綠蠵龜骨骼標本,昨亮相。為了製作該標本,困難重重,團隊克服困難,還拍下綠蠵龜X光照片,照斷層掃描,仔細比對,確保骨骼關節正確接合。
今年4月在小琉球擱淺,背甲長98公分、寬74公分,重達一百公斤,當時奄奄一息雌性綠蠵龜,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救治無效後,轉往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病理室,經副教授張聰洲剖檢後,確認該綠蠵龜是血吸蟲致死。
屏縣府衛生局基於野生動物保育宣傳考量,委託屏科大獸醫系將該綠蠵龜製作骨骼標本,由解剖學研究室副教授陳瑞雄,與獸醫師祁偉廉帶領大學部學生團隊負責。
陳瑞雄說,組裝綠蠵龜全身骨標難度有三項,國內對綠蠵龜骨骼構造不夠瞭解,製作前使用動物教學醫院設備,拍下X光照片,並照斷層掃描,隨時比對,確保骨骼關節正確接合。
遇到第二個瓶頸,因為綠蠵龜的腹甲骨沒有和其他骨骼構成關節,無法單靠骨骼之間連結撐起應有的骨架型態,勢必要藉由人工物件支撐,而同時要將支撐物減到最低程度,避免遮掩標本原貌,最後將市售水管鋼片折彎並使用螺絲旋放進骨質內固定。
他說,因為綠蠵龜背甲周邊由許多片細長的骨板密接形成,標本製作過程中,各骨板會彼此解離,如何框住背甲橢圓全貌,又不讓人工固定物曝光,成為第三道難題,最後以類似骨科手術「髓內釘固定」無縫的將分離骨片完整串連,終於完成這具全台第一具綠蠵龜骨骼標本。
屏科大獸醫系師生協助製作花5個多月,完成全台第一具綠蠵龜骨骼標本,右前方為綠蠵龜剝製標本。記者劉星君?攝影
聯合報 100.12.01 TOP
【吳江泉?屏東報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師生,歷經五個月琢磨與努力,克服技術難題,完成台灣第一具保育類綠蠵龜骨骼標本及剝製標本,因為標本是屏東縣政府委託製作,將來可能會放到小琉球即將成立的綠蠵龜博物館展示。
這具綠蠵龜骨骼標本是今年四月在小琉球擱淺,背甲長九十八公分,、寬七十四公分,重達一百多公斤,已奄奄一息的雌性綠蠵龜,經送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救治無效後,轉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病理室張聰洲副教授剖檢,確認除血吸蟲之外,無傳染性病原之虞。
因綠蠵龜屬保育類野生動物,屏東縣政府基於野生動物保育宣傳的考量,決定將其製成骨骼標本,委由解剖學研究室副教授陳瑞雄與獸醫師祁偉廉指導大學部學生團隊,歷經五個月克服技術難題,製作完成國內第一具完整組裝的綠蠵龜骨骼標本。
祁偉廉指出,因為對綠蠵龜骨骼構造不夠了解,製作前必須先拍X光照片,做斷層掃描,隨時比對,綠蠵龜腹甲骨並未和其他骨骼構成關節,無法單靠骨骼之間的連結撐起應有的骨架型態,要加入鐵絲及鋼片。第三個技術瓶頸是綠蠵龜的背甲周邊原有許多片,利用骨科手術「髓內釘固定」的方式,無縫將分離骨片完整的串連起來。
龜骨大拼圖▲綠蠵龜骨骼跟一般動物不太一樣,屏科大花5個月時間製作完成台灣第1具綠蠵龜骨骼標本。(吳江泉攝)
中國時報 100.12.01 TOP
【文.圖?劉星君】
屏縣府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完成國內第一具綠蠵龜骨骼標本及剝製標本,昨送到縣政府。縣長曹啟鴻表示,會先擺在縣長室,日後將移到琉球鄉綠蠵龜生態解說館,期盼未來琉球鄉成為綠蠵龜產卵場,有觀光效益又做好生態保育。
聯合報 100.12.30 TOP
【圖文?陳可文】新春期間,1隻保育類綠蠵龜擱淺在澎湖沙港海邊,經民眾發現報澎湖岸巡七二大隊救援,目前暫時安置澎湖海龜救傷中心看獲,待恢復健康後擇日野放。
中國時報 101.01.29 TOP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列入珍貴保育類動物的綠蠵龜,澎湖昨天連續傳出兩起死亡案件,陳屍地點分別在湖西?葉與望安潭門港,由於體型都屬於亞成龜,究竟是誤觸漁網或自然因素所致,待進一步調查,但一日兩起在澎湖相當罕見。
都屬亞成龜 死因待查
早年保育觀念不發達,民眾會吃龜補充蛋白質,但近年來澎湖縣政府設立望安綠蠵龜保育區,大力宣導保育觀念,並祭出保育法規重罰,鮮少傳出捕殺海龜的案例,但誤觸漁網致死意外還是不斷。
部分漁民擔心觸法,任意在海上丟棄,導致海龜屍體漂流岸際,昨日傳出的兩起綠蠵龜死亡案,不排除誤觸漁網死亡。
岸巡七總隊?葉安檢所人員,昨日上午七時五十分許發現一隻海龜已無生命跡象,體長約五十二公分,立即通報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生態保育科長陳金龍率員前往,確定為綠蠵龜,隨後裝袋帶回處理。
另外,昨日上午九時左右,王姓縣民透過一一八海巡服務專線通報,在望安島藍海渡假中心前發現死亡綠蠵龜,七總隊隨即派遣潭門安檢所人員前往,由於地處離島、保育科人員無法前往,請安檢所人員協助掩埋並拍照記錄,經測量體長達七十公分。
望安潭門安檢所也接獲通報發現死亡綠蠵龜,採就地掩埋方式處理。(岸巡七總隊提供,記者劉禹慶翻攝)
自由時報 101.03.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