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標 題 |
來 源 | 日 期 |
231 | 受傷綠蠵龜「阿強」治癒 近日野放 | 聯合報 | 101.07.07 |
232 | 中國時報 | 101.07.11 | |
233 | 聯合報 | 101.07.16 | |
234 | 蘋果日報 | 101.071.6 | |
235 | 澎湖鳥、龜繁殖期 擅闖保護區開罰 | 自由時報 | 101.07.23 |
236 | 中國時報 | 101.08.17 | |
237 | 中國時報 | 101.08.26 | |
238 | 蘋果日報 | 101.08.28 | |
239 | 聯合報 | 101.09.05 | |
240 | 綠蠵龜保育 屏縣府:馬國經驗可借鏡 | 聯合報 | 101.09.08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記者阮南輝?基隆報導】1年多前在基隆市外木山海邊獲救的公綠蠵龜「阿強」,經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悉心照料,已恢復健康,前天送回基隆,市府產業發展處農林行政科近日將野放。
綠蠵龜「阿強」前年12月7日被民眾發現擱淺在外木山海邊的礁石區,背甲上有大片裂痕,相當虛弱。市府先把牠送到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照顧,施打營養針跟抗生素,救回一命。
海大學生為牠取名「阿強」,希望牠早日康復,且有強健體魄。「阿強」因體力虛弱,基市產發處去年元月4日將牠轉送到屏東海生館,接受治療及長期收容。
農林行政科野生動物保育員陳瑋暄表示,「阿強」是成年綠蠵龜,背甲上的大片裂痕,疑是被船漿打傷,送到海生館時,仍無法下潛進食,整天浮在水面上,毫無生氣。
在屏科大獸醫系、海生館的合作下,每天給予營養針與投藥,並抽血持續監控,去年7月,「阿強」已能自行進食,並開始有潛水動作,恢復健康。
農林行政科前天下午將「阿強」運回基隆,暫時收容在海大養殖系的養殖場,近日要到外木外野放。
1年多前在外木山海邊獲救的綠蠵龜,送屏東國立海洋生物館照料,近日將野放。記者阮南輝?攝影
聯合報 101.07.07 TOP
【張謙俊?基隆報導】一隻疑似遭船槳打傷,無法潛水進食,落難外木山海域的一級保育類動物綠蠵龜「阿強」,經屏東海生館、屏科大醫療團隊七個月的醫療,創下救援最嚴重、治療最久,最終回復健康的紀錄。十五日將與小玳瑁「瑁瑁」在外木山沙灘野放回「龜」大海。
這隻公綠蠵龜「阿強」是海大學生命名,希望牠能有強健體魄。阿強是在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擱淺在外木山峭壁的礁岩,當時牠已奄奄一息,背甲有大片裂痕,相當虛弱。經海巡弟兄和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同學將牠背上岸,初步打營養針和抗生素治療,再轉送屏東海生館治療和收容。
在海生館獸醫李宗賢和屏科大獸醫系團隊七個月的細心照料下,有長長尾巴的阿強已漸恢復活力,原本無法潛水進食,如今會吃魚、烏賊、海藻等食物,並恢復潛水動作,海生館也試著將食物放置池底引誘牠潛水,確定恢復潛水能力。
由於綠蠵龜相當稀少和珍貴,海生館決定野放,順利找到棲息地,明年再回到出生地的外海與其它母龜碰面,希望能繁衍更多綠蠵龜。
另一隻三歲玳瑁,因右後肢骨頭外露,今年五月廿六日在和平島內港口漂流被發現,經海大海洋生物研究所帶回治療,發現牠誤食漁線致腸道拉扯,才不願意進食,如今也恢復健康,兩隻海龜預定十五日在外木山沙灘進行野放回「龜」自由。
中國時報 101.07.11 TOP
【記者廖珮妤、邱瑞杰?基隆報導】基隆市政府昨天在大武崙沙灘野放受傷痊癒的海龜,2隻海龜一大一小,由眾人目送、加油,緩緩爬向大海,「回龜自由」。
昨天上午9點多,大武崙海邊聚集許多民眾,人手一個小水桶,沿著沙灘排成兩行,為海龜送行。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獸醫李宗賢等人,從裝運箱中搬出綠蠵龜「阿強」、小玳瑁「瑁瑁」。
2隻海龜著地後,緩緩從沙灘爬向大海,小朋友一旁為牠們灑水、加油。原本還秩序井然,但隨著海龜入海腳步加快,人群也擠成一團,目送牠們游入大海,有小朋友還高聲提醒海龜「阿強、瑁瑁,不要回來了」,希望牠們在大海裡健康快樂地生活。
李宗賢說,「阿強」2010年時疑似被船槳打傷,在外木山附近擱淺,起初完全無法進食,也不能潛水,「龜殼有近20公分的裂痕,還會冒血」。
經過7個月治療,每天打營養針,阿強才終於可以進食。休養1年多後,阿強已能自由的游泳、爬行。李宗賢當獸醫多年,從沒救過這麼「奄奄一息」的綠蠵龜,他說,看見阿強游回大海,他激動得都要掉淚了。
海巡人員今年5月在和平島海域救起年約3歲的小玳瑁,送交市府轉由海大師生照料。當時玳瑁傷勢嚴重,還差點被截肢,所幸傷口縫合、復原狀況佳。
「瑁瑁的右後腳只剩下皮連著」,負責照顧玳瑁的海大海生所助教邱靜詠和研究生鍾依璇、劉越宜,想起1個多月前初見玳瑁的模樣,還是覺得心疼。
鍾依璇說,「瑁瑁」在海上可能誤食漁線、垃圾,因為照顧牠沒多久,牠就拉出一坨繩線。劉越宜表示,海龜誤食繩線等雜物後,可能會堵住消化道導致死亡,瑁瑁能把誤食進體內的繩線排出來,實在很幸運。
養傷1年多的綠蠵龜阿強昨天從大武崙沙灘上慢慢爬回大海,一路上小朋友不停幫牠灑水、加油。記者廖珮妤?攝影
聯合報 101.07.16 TOP
【文.圖╱突發中心】基隆市府昨在外木山沙灘野放兩隻受傷後復原的綠蠵龜及玳瑁,吸引許多孩童到場玩水,順便歡送兩隻要回歸大海的海龜,孩童們一起替爬行中的綠蠵龜灑水,不斷呼喊:「阿強!阿強!不要再回來了!」另一隻海龜玳瑁也同時野放,讓在場孩童相當遺憾,沒有歡送到瑁瑁。
前年擱淺獲收容
取名「阿強」的公綠蠵龜,2010年底被發現擱淺在基隆外木山峭壁旁礁岸,背甲上有大片裂痕,受到寒害、活動力相當虛弱,轉送至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進行治療和收容。另隻海龜玳瑁取名「瑁瑁」,今年5月在基隆市和平島內港口漂浮被發現,右後肢骨頭外露,送往台灣大學動物醫院救治5日後,慢慢恢復行動力。
綠蠵龜小檔案
◎學名:Chelonia
mydas
◎特徵:背甲中央盾5片,兩側盾甲各4片,
頭部前額鱗1對
◎體型:成龜體長約120~150公分,重約120公斤
◎生態:在大海中生活,生殖時會回到出生的沙灘產卵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蘋果日報 101.07.16 TOP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鳥、龜進入繁殖高峰期,擅闖保護區的民眾恐挨罰。
縣府農漁局表示,違法擅入保護區者,將開罰三萬元至廿五萬元不等罰鍰;並呼籲賞鳥族遠距觀鳥,勿以噪音或鞭炮干擾鳥群。
今年縣府委託澎湖縣野鳥學會調查、監測保護(留)區鳥類,已記錄到七千五百一十八對各類燕鷗築巢產卵,以白眉燕鷗三千對最多、蒼燕鷗一百七十三對最少。
在綠蠵龜方面,紀錄顯示繁殖數據增加。六月至今,望安地區已有四隻母綠蠵龜產下八窩卵,其中有頭年輕母龜今年首次返回望安產卵。
縣府為保育燕鷗及綠蠵龜,先後劃設「貓嶼野鳥保護區」、「澎湖縣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澎湖東海海域玄武岩自然保護區(雞善嶼、碇鉤嶼、小白沙嶼)」、「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護區(東吉嶼、西吉嶼、頭巾嶼、鐵砧嶼)」等四處保護(留)區,目前除了必要的學術研究或教育目的外,未開放遊客進入。
除了保護區外,如險礁、青螺沙嘴、澎澎灘、南面掛嶼等地都有鳳頭燕鷗、小燕鷗、紅燕鷗、蒼燕鷗產卵,也請旅客不要驚擾;而沙灘偶有綠蠵龜上岸產卵,民眾請勿以大叫、燈光、閃光、觸摸等行為騷擾。若發現違法行為,應儘速通報海巡單位或通知縣府農漁局生態保育科處理。電話:06-9262620分機113。
望安綠蠵龜保育區成立以來,孵化無數小綠蠵龜,重返大海懷抱。(圖由程一駿教授提供)
自由時報 101.07.23 TOP
【陳可文?澎湖報導】歡迎保育綠蠵龜老朋友回家,澎湖縣政府公告畫定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息地,每年夏天會有母綠蠵龜陸續回來產卵,今年迄今已有四隻產下八窩龜蛋。
被列珍貴保育類綠蠵龜有固定洄游路線,望安島是最重要據點,澎湖縣政府於民國八十三年正式公告畫定為自然生態保護區,從島的西北方天台山向南延伸,包括網垵口等六處沙灘。
台灣海龜專家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帶領學生團隊長年駐島成立海龜研究中心,扮演海龜天使默默地守護的綠蠵龜。
研究團隊發現六月起至今,望安地區已有四隻母綠蠵龜爬上岸產下八窩龜蛋,其中還有一隻年輕母綠蠵龜是第一次在這兒產卵,幸運捷報讓工作團隊大振奮。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指出,目前正值綠蠵龜上岸產卵季節,呼籲民眾切勿好奇刻意驚擾,留給綠蠵龜們一個安全安心的棲息地,一起愛護海洋大自然。
中國時報 101.08.17 TOP
【黃力勉?台東報導】住在台東縣大武鄉的鳩谷阿嬤,看著故鄉的沙灘不斷流失,小時後綠蠵龜上岸產卵的景象已不復見,從六年前在海邊廣植林投樹,還因為保育國土有功獲得馬英九總統接見。鳩谷阿嬤日前過世,家屬感嘆「阿嬤再也等不到綠蠵龜上岸了。」
八十一歲排灣族的鳩谷阿嬤漢名朱銀香,住在大武鄉富山部落。她常對晚輩說,小時候要走到海邊,要先穿過茂密的林投樹林,走了很遠的沙灘才會到海邊,晚上常有綠蠵龜上岸產卵,林投樹附近則有各式各樣的寄居蟹、椰子蟹,啃食著林投果,現在都看不到了。
她曾說,每年都看到海越來越近,現在甚至要堆置消波塊,才能保護南迴公路路基,沙灘流失讓綠蠵龜不再來,林投樹都死光;所以她發願要廣植林投樹,為大武多留一些沙灘,盼有生之年能再看到綠蠵龜回來。
鳩谷阿嬤住家附近的林投樹,常會增生幼苗,她就把幼苗拿到沙灘上種下,雖然步履蹣跚、身影痀僂,但六年來仍種超過百棵。大武海岸的強烈東北季風、颱風等,捲起的大浪幾乎都把林投樹苗打死,她仍堅持愚公移山精神,持續種苗不間斷。
鳩谷阿嬤的孫子葛姆西洋表示,雖然大家都知道海岸線不斷被侵蝕,種植林投樹並沒有用,林投樹也不容易種活,但看著阿嬤每天辛勤的澆水,植株死掉繼續種的精神,仍讓人感動;所以晚輩們空閒之餘,也會陪著阿嬤一起澆水、種樹,守護她的林投樹。
阿嬤堅持種植林投樹、保育國土的精神,展現默默奉獻,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獲選為台灣的平民英雄,三年前馬英九總統接見表揚,讚譽為「人生戰場上的英雄」。
阿嬤上週因病過世,家屬原本前天要出殯,因天秤颱風來襲,通往公墓的道路中斷,只能延至明天,冰存遺體的冰櫃還一度因為停電回溫,幸好大武消防隊出借發電機才能繼續冰存。
中國時報 101.08.26 TOP
【文╱陳威廷;圖╱英國《每日郵報》】達人語: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理事洪明仕表示,黃高鰭刺尾魚俗稱黃刺尾鯛或黃三角倒吊,喜歡棲息於水深4至20公尺深的珊瑚礁海域。
喜愛成群活動
黃高鰭刺尾魚是日行性魚類,以藻類為食,經常成群活動。圖中的黃高鰭刺尾魚拍攝於夏威夷附近珊瑚礁,是當地相當常見魚類,一隻年輕的綠蠵龜正享受著成群刺尾魚為牠清潔身上藻類的快感,屬於互利的共生行為。
圖為黃高鰭刺尾魚吃著綠蠵龜身上藻類,如同幫牠清潔身體。
黃高鰭刺尾魚小檔案
學名:Zebrasoma
flavescens
英文名:Yallow
tang
體型:體長10~15公分
特徵:身體呈黃色,吻部長,背鰭及臀鰭高起如帆
分布:夏威夷至印度洋海域
資料來源: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理事洪明仕
蘋果日報 101.08.28 TOP
【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即使天秤颱風重創,離島蘭嶼仍是綠蠵龜最愛的環境!前晚一小時半內,出現七隻綠蠵龜到小八代灣產卵;海洋大學生物所教授程一駿興奮表示,首度在四年一次的綠蠵龜產卵高峰期外發現這樣的紀錄。
不過,他既喜且憂,因夏天是綠蠵龜主要產卵期,但小八代灣遊客干擾增大,這兩年發現,有的綠蠵龜會轉移到東清灣或大八代灣產卵,甚至延後交配產卵期。
目睹七隻綠蠵龜上岸產卵的是工讀生「小強」,他形容「興奮到想尖叫!」為免驚動龜媽媽,他關掉手電筒,坐在沙灘上動都不敢動,最大隻目測體長有八十公分。
他說,現場目睹才知道綠蠵龜力量大,挖掘極深的沙穴產卵、產後覆沙,再移動大石蓋住產卵處。
程一駿說,綠蠵龜族群量四年出現一次高峰期,三年前的高峰期在小八代灣發現廿一隻綠蠵龜,也曾七隻在同一晚上岸產卵,但高峰期未到,卻發現此現象,令他驚喜,證明蘭嶼綠蠵龜數量增加,建議政府在島上設綠蠵龜保護區,降低外界干擾,維持生態穩定。
聯合報 101.09.05 TOP
【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屏東縣重視環境生態保育,近年在琉球鄉推動綠蠵龜保育及潮間帶遊客總量管制等措施,為進一步了解國際海洋保育,縣府8月底組團到馬來西亞參訪,發現馬國成功結合觀光與保育的操作模式,值得借鏡。
考察團由縣府秘書長黃肇崇帶隊,成員包括萬巒鄉長林碧乾、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琉球鄉公所等單位代表。
8月29日、30日分別到Tun
Sakavan Mavine Park海洋公園海域、及Mataking Besar等島嶼,團員在Tun
Sakavan Mavine Park海洋公園海域Sibuan小島沙灘上,發現一處當地國家公園工作站,為保護海龜卵避免遭到島上蜥蜴侵襲,特別以人工圍籬設置海龜卵孵化區,以提高小海龜孵化率,也有團員浮潛時觀察到海龜,對當地清澈海洋及生態資源感到驚豔。
參訪團也觀察到有民間私人渡假村與保育團體合作,在渡假村規劃綠蠵龜保育區,讓綠蠵龜成為渡假村住宿賣點,吸引全球愛好潛水與生態人士前往,成功結合觀光與保育。
團員發現部分海域珊瑚疑似曾遭人為破壞,分枝碎屑散布海底,可喜的是,馬國政府近年強力保護海洋生態;同行的高雄師範大學教授羅柳墀指出,拜訪的幾個島嶼中,看到馬國政府單位進駐執法,感受馬國政府保育生態的決心,加上當地海水溫度較高,遭破壞的珊瑚,應會加快復原速度。
黃肇崇表示,琉球鄉是台灣唯一的珊瑚礁島嶼,島上及海域生態資源豐富,縣府在琉球鄉推動不少保育措施,包括力推電動機車發展低碳旅遊,加強綠蠵龜保育,由保育警察及志工協助保護,提供綠蠵龜安穩棲息的環境。
縣府也在島上試辦潮間帶遊客總量管制,減輕因遊客人數過多對生態的衝擊。黃肇崇說,馬國經驗可供屏縣府參考,讓琉球鄉成為兼具觀光魅力的國際環保生態島。
馬來西亞海域的生態豐富,屏東縣政府考察團員,在馬來西亞的海島上發現保護海龜卵的孵化區。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聯合報 101.09.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