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標 題 |
來 源 | 日 期 |
81 | 蘭嶼再見! 小綠蠵龜回海洋 | 聯合報 | 94.09.08 |
82 | 聖嬰現象? 望安綠蠵龜孵化率差 | 聯合報 | 94.09.14 |
83 | 野放綠蠵龜 頭次邀遊客參與 | 聯合報 | 94.09.26 |
84 | 野放綠蠵龜給人看 研究人員麻煩大了 | 聯合報 | 94.09.29 |
85 | 兩隻綠蠵龜野放 回歸大海 | 聯合報 | 94.11.05 |
86 | 綠蠵龜回家囉 | 蘋果日報 | 94.11.05 |
87 | 綠蠵龜博浪 戰到累趴了 | 聯合報 | 94.11.19 |
88 | 綠蠵龜 陳屍頭城大溪海邊 | 聯合報 | 94.12.31 |
89 | 海軍非法夾帶綠蠵龜 官兵從南沙偷運6隻 軍方匿而不報 | 蘋果日報 | 95.01.09 |
90 | 我們有天會變成綠蠵龜 | 蘋果日報 | 95.02.04 |
【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學生郭兆偉觀察,蘭嶼小八代海灘從今年六月至今,有十一隻綠蠵龜上岸產卵,數量比往年多,海棠颱風時五個卵窩遭海浪襲擊,剛孵化出來的十七隻小綠蠵龜困在沙中,經過搶救,待龜肚臍凹陷後將陸續野放。
海洋大學生物研究所二年級學生郭兆偉和六名志工,今年六月到蘭嶼小八代海灘研究綠蠵龜,如今已發現十一隻成龜上岸孵卵,共有廿二個卵窩,每窩約一百顆卵,共兩千兩百顆卵的數量比往年多,令他們雀躍。
郭兆偉說,蘭嶼沒有綠蠵龜保護區,環境常受各種因素影響,綠蠵龜洄游數量也不定。今年上岸孵卵的綠蠵龜有三隻是「舊龜」,分別在一九九七年、一九九八年、二○○二年被研究人員植入皮下鈦合金追蹤晶片。
為何今年蘭嶼洄游的綠蠵龜數量特別多?郭兆偉說,有國際學者推測,可能是去年底的聖嬰現象造成。
他指出,綠蠵龜每窩卵的孵化率約七成,海棠颱風前發現海灘上已有五窩卵,但在颱風巨浪侵襲下,五窩卵孵化率降至一成,大部分小綠蠵龜「胎死卵中」,少許稚龜自行游回大海,有十七隻剛孵化的小綠蠵龜無法自行從沙中爬出,研究群趕緊進行搶救。
「牠們就像小嬰兒一般」郭兆偉說,剛孵化的小綠蠵龜和嬰兒一樣,有凸出的肚臍,一般而言,小綠蠵龜孵化後會自行爬至大海中,困在沙中的就是孵化不健康,為避免這些小綠蠵龜肚臍感染細菌,他們將小綠蠵龜帶離沙中,約須保護五十天,待稚龜肚臍凹陷後再陸續野放。
看著一隻隻小巧可愛的小綠蠵龜陸續回到海中,有的在海灘上搞不清大海的方向,爬過來竄過去的,模樣可愛。
郭兆偉說:「稚龜能活到一歲的機率約百分之一,約三十年後長至成龜回來產卵的機率是千分之一,我們只能期待牠們平安成長,不要被大魚吃掉。」
出生未久的小綠蠵龜,慢慢地往海裡爬,但搞不清楚海的方向,在海邊東爬西竄,模樣可愛。照片?郭兆偉提供
聯合報 94.09.08 TOP
【記者肇瑩如?澎湖報導】澎湖綠蠵龜產卵季進入尾聲,據研究單位國立海洋大學統計,綠蠵龜在望安沙灘目前產卵25窩,有6窩已經孵化或是被颱風損壞,整體孵化率不如往年,海大教授程一駿認為主要原因是聖嬰現象持續發威,致海草生長差,綠蠵龜吃不飽。
國立海洋大學統計,綠蠵龜目前在澎湖望安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裡產卵計25窩,其中曾經裝過衛星追蹤器的「望安四號」母龜就產了7窩,已孵化的6窩中,有兩窩卵因為接近高潮線,遭泰利颱風帶來的大浪及豪雨沖壞,孵化率不到三成,其他卵窩孵化率也不如往年,程一駿研判,這應與部分母綠蠵龜的身體狀況有關。
程一駿說,據研究生觀察顯示「營養不良」的母龜比往年多,澎湖綠蠵龜大都從琉球等地洄游而來,可能是聖嬰現象持續在熱帶及亞熱帶發威,琉球一帶海草生長情況不佳,綠蠵龜吃不飽,連帶影響牠們發情及產卵情形;但與望安相較,今年綠蠵龜在蘭嶼產卵情形就比望安佳,由於蘭嶼綠蠵龜大都來自七美,由此研判可能聖嬰現象僅局部發威,七美海草生食情況仍不錯。
海洋大學今年為在望安上岸產卵的綠蠵龜首度裝設「潛水深度測量發報儀」,追蹤綠蠵龜的洄游生態,據這隻被命名為「望安13號」母龜透過發報儀傳回數據,牠目前仍在望安一帶洄游,可能還會再上岸產卵,海洋大學明年將引進以GPS系統研發的新型追蹤器,安裝在綠蠵龜背甲上,預計屆時會有更精確的資料,解開綠蠵龜洄游之謎。
聯合報
【記者肇瑩如?澎湖報導】觀光局澎管處及海洋大學研究團隊,昨天在澎湖縣望安鄉網垵口沙灘野放78隻小綠蠵龜,並邀請在望安旅遊的中台科大師生等約50名遊客參加,遊客們相當興奮。
澎湖縣望安鄉是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今年綠蠵龜產卵季已接近尾聲,據長期在望安研究綠蠵龜生態的海洋大學研究人員統計,綠蠵龜至今已在望安保護區內產下26窩卵,其中有3窩被颱風沖走,有10窩已孵化,昨天野放的這窩是曾裝設衛星追蹤器的母龜「望安四號」所產,共產下108顆卵,本月20日孵出94隻小龜,其中78隻小龜因卵黃囊仍留在體外,有發育遲緩現象,經海洋大學研究人員收容照顧已康復,於昨天傍晚6時在網垵口沙灘野放回大海。
由於野放時,剛好中台科大師生及部分遊客正在望安旅遊,澎管處望安綠蠵龜保育中心於是邀請他們到野放現場參觀,一起送小綠蠵龜回大海的故鄉。中台科大師生及遊客看到小綠蠵龜出現時,興奮得大叫,拿著照相機就要搶拍,「請大家不要用閃光燈,以免干擾幼龜爬行」,隨著海洋大學研究生的叮嚀,在場遊客暫時按捺興奮的情緒,在昏黃的夕陽中,安靜捕捉幼龜身影,場面溫馨。
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說,其實,海大和澎管處早有開放遊客送小綠蠵龜回家的計畫,但因孵化與遊客遊程難配合,一直未能成功,昨天「臨時起意」邀遊客來為幼龜送行,遊客都能遵守秩序,未干擾幼龜爬行,反應不錯,未來還會繼續舉辦,讓這項野放活動成為望安生態觀光特色,使保育觀念深植人心。
另外,海洋大學今年為在望安上岸產卵的綠蠵龜首度裝設「潛水深度測量發報儀」,這頭被命名為「望安十三號」的母龜21日又上岸產卵,據發報儀傳回的數據,牠目前已離開望安,在台灣海峽中間朝南部一帶海域洄游,海大持續追蹤,希望早日解開綠蠵龜洄游之謎。
剛孵出的小綠蠵龜,奮力爬向大海。
聯合報
【記者肇瑩如?澎湖報導】觀光局澎管處與海洋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在澎湖縣望安鄉網垵口沙灘野放78隻小綠蠵龜,並邀請中台科大師生遊客觀看,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認為野放活動未依法申請,昨天去函澎管處及海洋大學要求說明,不排除將兩個單位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法辦。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望安綠蠵龜保育中心主任盧泰豐,與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等人,本月25日在望安綠蠵龜產卵保護區內野放78隻發育不良經過人工照顧後康復的小綠蠵龜,當時也邀請正在望安旅遊約30名中台科大師生到場參觀,是澎湖首次開放遊客參加野放小綠蠵龜活動,程一駿事後並建議以後多辦這類活動。
不過,澎湖縣農漁局長胡流宗事後獲知野放消息時,他的反應是「嚇一跳」,「萬一下一次有人再帶個旅行團去騷擾綠蠵龜,更不得了」,他認為「此風不可長」,而且澎管處及海大事先並未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向縣府提出申請,即公開陳列展示並野放經過飼養的保育綠蠵龜傷龜,這部分最重可處250萬元罰款。
程一駿說,他們從西元1992年在望安合法申請利用並研究綠蠵龜至今,13年來主管機關從沒說過野放要申請,現在突然搬出法令說違法,他無法接受,中台科大遊客當時進入保護區的時間是傍晚,並非保護區禁入時段,遊客也未騷擾幼龜;而且海大照顧這批幼龜只是留置,待牠們卵黃囊長好後再野放,並無餵養,這是增加幼龜存活率的保育動作,怎麼說是違法?縣府處理前應斟酌。
澎管處望安綠蠵龜保育中心主任盧泰豐說,當時中台科大學生正好在望安海邊游泳,見到小綠蠵龜野放,圍上來看,現場有維持秩序,海大師生也乘機保育教育,他不懂這有什麼違法。
聯合報
【記者宋耀光?車城報導】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昨天選定車城鄉後灣村海灘野放兩隻綠蠵龜,野放前已進行晶片標識。館方說,這兩隻綠蠵龜是誤觸魚網或吞到魚鉤被送到館方療傷,在痊癒後讓牠們回歸大自然。
野放時,館方邀請前來戶外教學的台東縣海端鄉崁頂小學師生45人見證,藉以推動海洋資源保育教育。這群來自布農族的原住民小朋友,首次看到大龜,紛紛以手觸摸綠蠵龜。學生說:「和綠蠵龜第一次接觸,讓他們一生難忘。」
兩隻野放的綠蠵龜一放入海灘,聽到海濤聲,即聽音辨位,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慢步的邁向海洋,不久便一溜煙的消失在大海中。
海生館生物馴養組枝正蕭澤民說,兩隻綠蠵龜分別是今年初,由漁民及海巡署在屏東附近海域發現,交海生館保育類水生生物收容中心救治,其中一隻的嘴及喉嚨都有魚鉤,經獸醫開刀取出魚鉤,治療痊癒後讓牠們回歸大海。
蕭澤民指出,台灣海龜面臨的危機除了產卵沙灘的破壞及海洋污染外,廢棄漁網纏繞致死也占了極大部份,目前所有的海龜都是保育類動物,不可捕捉、持有、騷擾或買賣,恆春海域在10幾年前,還出現綠蠵龜來產卵,如今已成歷史。
他說,海生館在農委會經費支援下進行保育類水生動物收容,如有民眾拾獲海龜常會送到海生館處理,目前館方尚有六隻綠蠵龜在治療,等待治痊癒後將送回大海。
誤觸魚網,被送到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治療痊癒的綠蠵龜,昨天在車城後灣海灘放回大海,屏東縣崁頂國小學生前來戶外教學,讓這群山地原住民學生大開眼界。
聯合報
【文、圖╱蔡宗憲】屏東海生館昨在墾丁的後灣海灘,野放兩隻綠蠵龜回到大海,現場邀請台東海端鄉崁頂國小的小朋友一同觀禮,平日住在山上的小朋友一看到海龜紛紛興奮又叫又跳,直呼:「大海龜要回家了,加油!加油!」
承辦人蕭澤民博士說,這二隻綠蠵龜今年初在墾丁附近海域被救起,身上分別被魚網及魚勾纏上,由作業漁民和海巡署發現,交給海生館救治,經過獸醫師將近一年的治療及復健,研判身體狀況已完全復原,才決定將牠們野放。在林務局經費的支援下,館內還有六隻綠蠵龜及玳瑁正在治療中,等身體復原也會擇期放回大海生活。
認識綠蠵龜
分類:蠵龜科
學名:Chelonia mydas,保育類動物
身長:約1公尺
體重:可達130公斤
主食:成龜以海中藻類為主食,幼龜則為肉食性
特徵:背甲盾板平滑,呈墨綠色,因體內脂肪呈綠色,又被稱為綠海龜
分布: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水域,是台灣附近海域常見的海龜種類,為大型洄游性海龜,產卵季在5月中旬到10月上旬之間
資料來源:屏東海生館
蘋果日報
【記者牟玉珮?基隆報導】一隻受傷的綠蠵龜昨天在基隆巿澳底沙灘前的海面上沉浮,環保局人員陳建豪擔心牠力竭而死,救牠上岸,巿府人員檢視後表示,傷勢雖不會致命,但為避免感染,立即開車南下送到屏東海生館治療。
基隆地區昨天上午飄雨,海邊浪大,環保局三課清潔隊員陳建豪和同事在外木山澳底沙灘撿垃圾,東南技術學院職員林國文當時在沙灘上散步撿浮木,注意到離沙灘不遠的海面上有一隻海龜,叫陳建豪看,3人駐足看了一會兒,發現海龜雖奮力向外游,卻屢被大浪打翻。
陳建豪見海龜不斷撞上礁石和浮木,擔心時間一久,可能小命不保,捲起褲管跳下海,把海龜救上沙灘,發現龜背上和近尾巴處都有新裂痕,海龜大概也游累了,趴在沙灘上休息,陳建豪猜想救了一隻玳瑁。
不過,巿府海洋發展局農林行政課人員黃秋芬翻圖鑑,認為應該是綠蠵龜。
黃秋芬說,綠蠵龜是保育類動物,台灣多見於澎湖、蘭嶼等熱帶海域,東北角較不常見,不過,也曾在基隆海邊拾獲受傷或死亡的綠蠵龜,要分辨綠蠵龜不難,數一數前額鱗一對,背甲兩側各有4片盾板,嘴鈍,龜背呈棕黑色帶斑駁花紋,背長可達153公分,這隻綠蠵龜身長70公分,中等體型。
環保局清潔隊員陳建豪昨天在外木山沙灘旁救起一隻在海面上載浮載沉的綠蠵龜,通知巿府單位處理。
聯合報
【記者姜炫煥?頭城報導】一隻長約110公分、重56公斤的綠蠵龜,昨天被發現死在宜蘭縣頭城鎮大溪海邊。由於屍體已經腐爛發臭,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採取檢體後銷毀。
動植物防疫所股長游志煌說,宜蘭縣發現的海龜類不多,近5、6年來,共約10隻,其中以革龜、綠蠵龜和赤蠵龜較多。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追蹤海龜譜系,昨天接獲這隻死綠蠵龜的消息後,因屍體已經腐爛發臭,程一駿要求採取檢體比對DNA。
前天下午,遊客楊志祥到大溪海邊岩岸散步時,發覺一隻大海龜死在岩石上。昨天一早,即透過友人通報海巡署,後來證實是屬於保育類的綠蠵龜;而從龜屍已浮腫、略微腐爛發臭研判,死亡應有兩天以上。
這隻綠蠵龜陳屍之處,距大海還有近百公尺。有人猜這隻綠蠵龜可能誤陷定置漁網,死亡後被漁民丟棄岩岸上;也有人認為這綠蠵龜可能有病,死在海裡,被海浪衝上岸。
游志煌說,以往被發現的綠蠵龜,多半是眼睛或腳部受傷;但這隻綠蠵龜眼睛和腳部都很好,死因不明。
頭城鎮大溪海邊昨天發現一隻綠蠵龜屍體,海巡人員正把牠抬往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
聯合報
【朱明╱台北報導】正當國防部南進太平島興建機場同時,海軍卻發生執行「太平專案」的旭海船塢登陸艦,士官長張良富夾帶綠蠵龜事件,因綠蠵龜是受國際保護的保育類動物,海軍知曉士官夾帶綠蠵龜後,不但沒有依法將保育類動物交農委會處理,還讓士官長將六隻小綠蠵龜丟入冬季寒冷的左營軍港放生,罔顧綠蠵龜的生命。
當《蘋果》向海軍查詢此事時,海軍企圖大事化小,說明旭海艦上軍官並不知道士官夾帶綠蠵龜,純屬個人行為,海軍已將這個案例作為法律教育教材。不過,記者再次查證時,特別提醒這個行為已觸及《野生動物保育法》,海軍才改口說已將士官依法函送南部軍事檢察署偵辦。
台灣在一九八九年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將綠蠵龜等五種海龜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只要違法捕獵、網釣或破壞者,依法應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軍方人士透露,海軍一九三旭海艦在去年十二月底,執行「太平專案」前往南沙太平島運補,將興建機場所需的水泥與機具以及生活物資,由登陸艇逐一運上太平島,艦上官兵自然藉此機會在島上遊覽。
該艦的士官長張良富在沙灘上見到一群小烏龜,先以寶特瓶裝了六隻,放在布袋中夾帶到旭海艦上,當張再次運補上岸,又在同地點捕捉八隻綠蠵龜,這次被艦上軍官發現,該名軍官馬上警告張良富,島上的生物不能隨意捕捉,否則會被法辦,張才把這八隻綠蠵龜放生。但,他卻沒有說已經有六隻綠蠵龜早夾帶上艦。
雖然張良富沒有張揚,但艦上部分士官兵知道艦上有從太平島上帶了幾隻的保育類動物綠蠵龜回台,這項傳聞終於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旭海艦返回左營軍港被證實,艦上官兵準備登岸進行安全檢查,張良富的綠蠵龜紙包不住火被發現,經過與艦上人員討論後,為避免惹上麻煩,竟然讓張把夾帶的六隻綠蠵龜偷偷的倒入左營軍港放生。
這起夾帶綠蠵龜事件原本就此落幕,但艦上官兵見海軍艦隊司令對此事視而不見,還任由張良富將屬於熱帶海域的綠蠵龜,丟入冬季寒冷的左營軍港海中放生,認為根本是罔顧綠蠵龜的生命。
對於綠蠵龜事件,海軍總部官員表示,夾帶事件完全是張良富個人行為,因張害怕在碼頭被查獲,才偷偷的將綠蠵龜在左營軍港放生,所以無法把綠蠵龜交由權責單位處理。
認識綠蠵龜
分類:綠蠵龜俗稱石龜,屬爬蟲綱、龜目、蠵龜科
體長:成龜大約120至150公分左右
體重:成龜約為120公斤
外型特徵:綠蠵龜的背甲似心形,背甲及脂肪呈現暗綠色,腹部為黃色,因頭長有鱗片,不能完全縮入龜甲內
專長:游泳高手,每小時大約可達40公里
主食:以海藻為主,偶爾也吃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和魚類
分布海域:熱帶與亞熱帶的太平洋、印度洋水域附近
資料來源:澎湖國家風景區網站
意外撈捕交農委會處理
【記者?黃白雪】農委會主管動物保育的林務局副局長李桃生指出,綠蠵龜是屬於保育類的野生動物,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任何人不但不能撈捕綠蠵龜,即使在沙灘上看到牠們,也不能帶回家。
李桃生表示,這些阿兵哥隨意把綠蠵龜從南沙帶回台灣,甚至還丟棄在公海和港口,已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應該由目前代管南沙太平島的高雄市政府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對違法人員給予處分。他強調,國防部相關單位在調查此事時,應通報高雄市政府或農委會協助調查。
台灣地區共有五種海龜,分別是綠蠵龜、赤蠵龜、玳瑁、欖蠵龜和革龜,其中又以綠蠵龜最常見,但數量並不多。綠蠵龜俗稱黑龜或石龜,可能與耳及身軀遠望過去像個大黑圓石有關。行政院農委會於一九八九年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將上述五種海龜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綠蠵龜由於生性害羞,當棲息地受到破壞或開發做其他用途時,牠也會放棄這塊棲息地,重新找尋新的居所。
蘋果日報
【記者?陳玉梅採訪整理.李興文?探險節目主持人】
Q:你對台灣現今生態與環境的看法?
A:10年前我做《台灣探險隊》節目,就覺得台灣的土石流、淹水跟山上水土破壞有絕大的關係,所以我常大聲疾呼,水是很危險的,我說橋會斷,沒人相信,結果土石流一沖刷,橋真斷了。我們必須受到苦果,才會知道可怕。
80年前日本人在台灣三大林場砍檜木,那些樹保守估計都是3,500年以上的,經過幾十年土石慢慢鬆動。日本人砍樹還會留樹根,在旁邊種樹,但後來國民黨退輔會到山上砍樹不僅連根拔起,也沒種樹。台灣的土石流問題在日本時代就種下禍因,日本現在也有土石流問題,全世界都有這個問題。
台灣也是物種消失最快的國家之一。蝴蝶王國、蘭花王國……現在都慢慢消失。我在台灣潛水看到珊瑚會想哭,覺得怎麼會被破壞到這個德性?台灣想變成觀光島就要開發,開發挖的土都往海裡流,珊瑚被覆蓋就白化,就沒珊瑚可看。
原本蓋這麼多大飯店就是希望外國人來享受你的觀光資源,可是你的觀光資源這麼差,表面的觀光建設就變的沒價值。瑞士就是因為它的水清澈、白雪靄靄,那種環境讓人嚮往,今天台灣憑什麼當亞洲瑞士?台灣經濟高度發展,環保應比人更勝一籌,才會雙贏。而且台灣這麼好的環境,有這麼多海洋資源。我們又是遊艇王國、水果王國,得天獨厚的環境才造就台灣的奇蹟啊。
環保永存而經濟短暫
Q:政府不重環保,連宜蘭三星鄉都要開始進駐面板廠,環保團體很憂心,你的看法?
A:我會想去聲援環保團體,因為環保是永遠的,生意是一時的。工廠會倒、會跑,可是環境一破壞,千年萬年都不一定能恢復。生意人要三思,要有點良心。不過除非環保團體公開監督,不然生意人是不會懂得什麼環保的!一定要全民公開監督。誰願意住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
Q:你會想從事環境教育的工作嗎?
A:我以後想在屏東成立基金會教人潛水,但條件是要下海去撿垃圾。現在台灣珊瑚跟我十幾年前浮潛的時候差很多,我就會擔心我曾看到的美景,是不是跟這些珊瑚一起永遠消失了,這是一種很悲傷的感覺。
有一次我跟船長出去捕漁,他們用完塑膠杯就往外丟,我趕快把它撈起來,跟他講這會造成珊瑚白化,後來我再去,他們就在船上弄個袋子裝垃圾,所以要跟他講,否則他就以為大海是垃圾桶。
塑膠很嚴重。為什麼海岸線死很多綠蠵龜,因為綠蠵龜吃水母,牠們把塑膠袋當水母嚼下肚,所以死掉的綠蠵龜胃中常發現塑膠袋,原本你還以為牠是老死的。就好像鯨為什麼經常衝上岸死掉,我們不知道原因。也許就是人類岸上聲波的干擾,或有毒物質危害到牠的生活,結果牠們集體往岸上衝,以為這邊就是牠們的樂土。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