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蠵龜


編號

標                 題

來    源 日    期
41 綠蠵龜的新生 中國時報 90.07.06
42 望安一號綠蠵龜  又回來了 自由時報 90.07.19
43 綠蠵龜產卵  一窩176顆創紀錄 自由時報 90.07.28
44 當赤背蛇  遇上海龜蛋  全球首度的生態發現 自由時報 90.08.03
45 小綠蠵龜不探頭  澎湖縣龍門村挖沙搶救 自由時報 90.09.05
46 母綠蠵龜氣絕  解剖搶出154顆蛋 中國時報 91.06.29
47 帶著衛星追蹤器  六海龜傷癒  今回大海 中國時報 91.06.30
48 眼疾痊癒  獨眼龜回歸大海
49 綠蠵龜,慢走 聯合晚報 91.08.21
50 望安觀光保育中心啟用 中國時報 91.09.28

    5     10 

綠蠵龜的新生

  法新社印尼巴里島當局由屠宰場救出約一百三十隻準備宰殺煮湯的海龜,其中大多是保育類生物的綠蠵龜,居民四日把群龜在沙努海灘放生,目送牠們向海中爬去。

   中國時報    90.07.06   TOP


望安一號綠蠵龜  又回來了

七年來三度登岸產卵  印證忠於產地的習性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開啟我國人造衛星追蹤研究海洋生物先河的望安一號綠蠵龜,今年再度重返澎湖望安綠蠵龜保育區產卵,寫下七年來三度登岸產卵的紀錄,除了印證綠蠵龜忠於產地的習性之外,並有助於解開綠蠵龜生態洄游之謎。

 民國八十三年由海洋大學程一駿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登陸望安綠蠵龜生態保育區,進行長達七年的綠蠵龜產卵習性研究,並在民間團體贊助下,當年八月二十七日裝設首枚人造衛星發報器,藉以追蹤綠蠵龜洄游生態,編號五一二的綠蠵龜雀屏中選,開啟我國以人造衛星追蹤研究海洋生物的歷史先河,半個月後望安一號在日本九州鄧州島保護區出現,八十七年再度重返望安島產卵。

 今年五月份綠蠵龜產卵季展開後,至今已有十二隻綠蠵龜登岸紀錄,計上岸六十餘次、產下十六窩蛋卵,最令研究人員振奮的是,七月十日登岸的一隻母龜。根據繫上的編號顯示,就是望安一號綠蠵龜,留下七年來三度登岸產卵的紀錄。再次印證文獻記載綠蠵龜對於產卵地的忠誠度,根據海龜產卵的習性,望安一號可能在今、明兩天凌晨再次登岸產卵。

   自由時報    90.07.19    TOP


綠蠵龜產卵  一窩176顆創紀錄

較平常110120顆還多  產季以來  望安保育區已有12隻母龜登岸產卵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進入產季的望安綠蠵龜保育區。今年已有十二隻母龜登岸,產下三十二窩蛋卵,較前兩年卵窩數有明顯增加趨勢;同時編號六七九、六八八的一隻母龜,竟在長瀨沙灘,一口氣產下一百七十六顆蛋卵,創下新高紀錄。

 根據教授程一駿主持的望安綠蠵龜工作站統計,編號六七九、六八八的母龜,在六月二十八日、七月十二日及七月二十四日,分別登岸產卵,由於該隻母龜左右後肢曾被砍傷,經治療後傷口癒合,因此卵窩較淺。正常母龜卵窩的深度為七十分分,但該母龜僅能挖到二十八公介深,同時覆土過淺,導致蛋卵明顯外露,影響小龜孵化。

 工作站人員夜間巡護時發現,立即重新將蛋卵挖出,移窩的黃金時間為最初的數小時內,因此工作人員當機立斷,將蛋卵移植至人工挖掘較深的卵窩中。並逐顆進行統計、測量及記錄,赫然發現七月十二日在長瀨沙灘產下的一窩蛋卵,竟有一百七十六顆蛋卵,較平常一百一十至一百二十顆的蛋卵數量多出甚多,締造文獻紀錄新猷。

 另外,今年綠蠵龜產季至今,已有十二隻母龜登岸產卵,計有三十二窩蛋卵小生命孕育,明顯高於八十八年的四窩、八十九年的十三窩,也創下三年來新高紀錄。同時產季將延續至十月,可望再創新高紀錄。九年來默默付出的程一駿領導的望安綠蠵龜工作站、巡護員及縣府生態保育課成員都功不可沒,而民眾環保意識抬頭,也是屢創綠蠵龜奇蹟的主要因素。

   自由時報    90.07.28    TOP


當赤背蛇  遇上海龜蛋  全球首度的生態發現

 【記者?郭孟君】位在台灣東南方的蘭嶼,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為島嶼生態學研究的絕佳場域。特別是在國際保育類動物綠蠵龜的復育上。然而,當學術單位積極投入綠蠵龜單一物種復育的同時,與其相關的生態現象也一一浮現。最近研究單位便發現一項珍貴的成果,就是蘭嶼的赤背松柏根蛇所具有的獨特領域行為。

 蘭嶼可供綠蠵龜產卵的地區,只有東清灣和小八代灣。特別是在沙灘面積甚小的小八代灣,赤背松柏根蛇群與綠蠵龜蛋巢間的關係更形緊密。

 根據郭吳秀鑾文教基金會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動的研究計劃,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黃文山連續五年在蘭嶼進行的調查顯示,每年六月開始,綠蠵龜到達蘭嶼上岸產卵後,遺留下來的體液和氣味,最快半個小時、最慢七個小時,就會吸引赤背松柏根前來。

 赤背松柏根是一種專吃爬蟲類的蛋維生的蛇,對牠來說,龜蛋是蘭嶼最大和最營養的一種食物。赤背松柏根一到達蛋巢,頭便朝下往沙堆裡鑽,迫不及待地咬開龜蛋大快朵頤。科博館五年來觀察赤背松柏根的作息,並在四百多條蛇身上裝置晶片以便追蹤。並發現通常最早到達綠蠵龜蛋巢的都是公蛇。經常還有數條公蛇同時鑽入沙堆,一起分享同一窩蛋。

 然而這樣的情況在母蛇到達後便會改觀。母蛇鑽入蛋巢後,會先攻擊原先在蛋巢裡的同類。

 可是在沙堆裡暗無天日,只能依賴嗅覺的赤背松柏根,便以對手尾部會分泌刺激性氣味的泄殖腔作定位,去發動攻擊。因此一場蛋巢爭奪戰下來,赤背松柏根斷尾的現象十分普遍。

 成功地將其他同類趕出蛋巢的母蛇,還會在蛋巢上方挖一個洞,不僅可以好整以暇地食用龜蛋,又可避免烈日曝曬。萬一有其他的蛇鑽進來,立刻就會受到攻擊。一窩蛋吃完後,有時母蛇還會繼續躲在洞裡,等下一隻海龜上岸生蛋。不過赤背松柏根並不隨意浪費食物,把蛋咬破以後一定吃得乾乾淨淨;而且蛇群也不會將所有的龜蛋吃光。

 赤背松柏根這種在爭食龜蛋所顯現出來的行為,使得牠成為全世界已知的兩千七百多種蛇類中,唯一具有領域性的蛇類,是生物研究領域十分珍貴的成果。最近三年來,國內也有其他學術單位在蘭嶼從事綠蠵龜復育工作,為了保護龜蛋不被蛇吃,便在蛋巢中鋪設尼龍網,防止赤背松柏根鑽進去。有趣的是,這三年來科博館在蘭嶼捕捉到的新生赤背松柏根,已不再有斷尾的情形。換句話說,牠們的領域行為,僅僅出現在爭奪海龜蛋巢的情況。無法吃到龜蛋的赤背松柏根,也只好轉向島上其他食物來源。  

背蛇特寫>  開罐式吃蛋法  獨具一格

 蛇類吃蛋的方式,一般都是整顆吞進肚子裡,然後自己蜷曲或纏繞在樹幹、石塊上,用腹部的力量將蛋殼擠破。

 不過包括綠蠵龜、蜥蝪在內,爬蟲類的蛋大多具有皮質,而且有彈性,想要把蛋殼擠破相當困難。

 赤背松柏根於是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開罐式吃蛋法:先利用尖銳的上牙咬著蛋固定,再用下頷一排鋒利的牙齒,如同開罐器一般割破蛋殼,然後赤背松柏根就可以直接把頭伸進蛋裡,把蛋白和蛋黃吸個精光。

 不必張大嘴巴吞蛋,也不需要吐出蛋殼,這就是赤背松柏根特有的「開罐式吃蛋法」。

<公蛇與母蛇>  斷尾的極限  勝負的關鍵

 赤背松柏根在爭奪綠蠵龜的蛋巢時,所表現出來的領域行為,最明顯的例證就是牠們因為彼此攻擊所失去的尾部。

 紀錄上顯示,有的母蛇甚至從泄殖腔之後的尾巴都被咬斷。換句話說,這些母蛇很可能從此可以大搖大擺的鑽入任何一個蛋巢中大吃特吃,再也不必擔心被其他的蛇咬斷尾巴──因為已經沒有尾巴可咬了。

 但是能夠採取這種「壯士斷腕」策略的,其實又以母蛇占大多數。

 因為母蛇的尾巴又短又細,就算全部被咬斷,影響並不大。

 母蛇由於負有傳宗接代的使命,斷尾既然對行動和生命影響不大,又可保日後爭食時不易受攻擊。

 再說,愈大的身軀可以產下愈多的蛇蛋,可以確保有更多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不過公蛇的生殖器就藏在尾巴前端,而且肌肉較多,充其量只能被咬掉一小部分。萬一被咬到太靠近生殖器的地方,公蛇就無法忍受了。

 因此在爭奪蛋巢時,公蛇經常是被驅趕的一方,只能在沙灘上伺機覓食。

 因為性別不同,造成赤背松柏根不同的覓食機制,正好說明了兩種現象:其一是母蛇體型比公蛇來得大,有時體重甚至會相差到兩倍以上。

 其次是因為蘭嶼可供綠蠵龜產卵的沙灘有限、地點集中,所以只要有新上岸的綠蠵龜產完卵後,原先被母蛇驅趕的公蛇因為就在蛋巢外徘徊,所以總是能夠比母蛇更早趕到新的蛋巢。  

一個赤背松柏根蛇群中,斷尾的蛇數量約佔全部的三分之一。以性別來看,母蛇斷尾的比例高達五成,而且斷尾的長度可以直到泄殖腔。

赤背松柏根的公蛇尾部較細長,能夠忍受被咬斷的長度極有限,公蛇中也只約三成有斷尾。

赤背松柏根在彼此爭奪綠蠵龜的蛋巢時,會將尾巴蜷起,壯大體型,以此嚇阻對手。

<解開食物鏈>  蘭嶼赤背蛇  不只吃海龜蛋

 蘭嶼的赤背松柏根當然不能只靠每年夏季的海龜蛋過活,牠們也吃其他爬蟲類的蛋。綠蠵龜的蛋體積約四十五CC,此外赤背松柏根的獵食對象,依次是長尾南蜥和斯文豪氏攀蜥(兩者的蛋都約為一.七∼一.九CC)、鮑氏蜓蜥和岩岸島蜥(○.八∼一.○CC),以及一些更小的蜥蝪蛋,例如全世界只有蘭嶼獨有的特有種保育類蘭嶼守宮、雅美鱗趾虎,或稀有的半葉趾蝎虎、南台草蜥等。

 至於蘭嶼的蛇,除赤背松柏根外,還有臭青公、赤尾青竹絲、茶斑蛇和盲蛇等。

 青竹絲和茶斑蛇是卵胎生,盲蛇行孤雌生殖:臭青公的蛇蛋雖然大,不過赤背松柏根恐怕還沒吃到就會被攻擊。

 有一回,科博館研究小組居然在一條臭青公身上發現了為赤背松柏根植入的晶片,推測應該是臭青公連蛇帶晶片的吃了一條赤背松柏根的緣故。

 因此,一旦赤背松柏根完全無法攝取龜蛋時,必然會轉而食用其他更小型的蜥蝪蛋。

 調查顯示,如果小八代灣的蛇群數目以一百條計,一條蛇一年食用三顆龜蛋,則一年內此地約有三百顆龜蛋被食用。

 這數量換算成赤背松柏根的其他食物來源,就是兩萬顆長尾南蜥蛋,或四萬顆鮑氏蜓蜥蛋,更或者是十萬至廿萬顆更稀有的蘭嶼守宮蛋。

 造成綠蠵龜族群數量銳減的原因,主要是在於棲地被破壞。然而,以斷絕長久以來蛇與海龜之間原有的生態調節機制,影響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或是因而降低捕食有害昆蟲的蜥蝪數量,是否更合於生態保育的原意,相信是值得大家共同深思的課題。

<保育演進史> 生物多樣性  第四波保育觀念

 【文?黃文山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何謂「保育」?簡單的說就是「保護、生育和養育」。基本上,一種生物的興起或滅絕和大自然環境有很大的牽連,比如說恐龍的滅絕和隕石撞地球而改變大自然環境,此一劇變進而影響整個地球生態後,再促使動植物食物鏈劇烈改變,終究造成位於食物鏈頂端的恐龍滅絕。但上述僅是自然界現象之一,談不上保育;凡是「保育」必與人有關。

 三、四十年前的台灣根本無「保育」二字,因為大家連生活都有問題,何來「生態保育」?

 最近十多年來有識之上突然發現我們身邊最親近的動物都不見了,例如野生鯰魚、泥鰍、虎皮蛙、烏龜和蛇、鳥等;當然此一現象和台灣人大量開墾和使用農藥造成水污染有關,所以,有志之士開始大聲疾呼生態保育。並以單一物種為對象展開台灣保育的拓荒之旅。國人的生態保育觀念在一連串保育明星生物帶動下遂蓬勃發展;各地保育協會紛紛成立,尤以野鳥協會與荒野保護協會最具規模。

 然而,近幾年來「生物多樣性」觀念的興起,漸漸揚棄以單一物種為對象的保育觀念;「生物多樣性」的觀念認為:一個生態體系的重要性遠比單一物種來的重要,雖然單一物種也許是此一生態系的重要物種,但卻不比整個生態系的完整性更重要。所以,保護棲蘭山檜木林不再是僅僅保護檜木而已;荒野協會發動募捐買地也不僅僅是保護單一物種而已,而是保護整個生態系的完整性。

 更甚者,有些人已經開始著手於創造新環境藉以吸引野生動植物前來,這是台灣保育運動的新發展;例如,中研院在院區創造出一塊濕地,竟然能吸引秧雞成群結隊而來並在此築巢生蛋,台北市立動物園於園區創造一深水塘區藉以復育蛙類和水生動物等;值得相信,此二濕地的創造將超出他們當初的預估動物,而有更多的驚喜;因為其他的動植物必會跟隨而來,如蛇類、鳥類、藻類和其他許許多多的無脊椎動物等;進而形成一完整的水生生態系。我們期待台灣保育運動的第四波,也期望在保育演進腳步下互相提攜與祝福。

   自由時報    90.08.03    TOP


小綠蠵龜不探頭 澎湖縣龍門村挖沙搶救

52天孵化期過了沒動靜 所幸及時開挖 72隻獲救 14隻送醫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離島澎湖縣昨日下午動員數十名龍門村民。搶救裡正角沙灘產下的一窩綠蠵龜蛋卵,將深埋在潮濕沙中的七十二隻小綠蠵龜放回大海,另外十四隻因卵黃囊尚未去除,送往澎湖水族館附設傷病龜收容中心治療,為澎湖首見大規模人工拯救小綠蠵龜行動。

 今年六月二十六日,在龍門裡正角沙灘產下的一窩綠蠵龜蛋卵,由於超過正常孵化的五十二天,昨日澎縣生態保育課決定開挖,在課長劉淑玲領軍下,與龍門村長顏興參等十餘名村民,展開撤除圍籬開挖的動作。

 因連日來陰雨緣故,孕育小綠蠵龜的溫床沙灘,顯得較為潮濕及黏滑,增開加開挖工作的困難,保育課課員薛皆音、技士高百賞、石世忠等人,以手代鏟,小心翼翼地挖除周遭沙灘。

 當工作人員挖掘圍籬沙灘深七十公分處,赫見首隻破卵而出的小綠蠵龜,眾人精神大振,繼續向下挖掘,陸續將深埋在潮濕沙中的小綠蠵龜救出,但也有部份小綠蠵龜尚末見到世界,就因體弱遭沙活埋窒息而死,最後總計該窩綠蠵龜蛋卵一百零六顆,死亡二十隻、另有十四隻由於卵黃囊尚未去除,不宜進行野放,其餘七十二隻小綠蠵龜則就地野放,重返大海懷抱。

 課長劉淑玲表示,該窩蛋卵由於超過孵化期甚久,若不斷然開挖,將會造成全部小龜死亡,至於小龜孵化日期過久,疑因與連日來陰雨氣候,造成沙灘溫度不夠,無法如期順利孵化有關;至於十四隻尚未去除卵黃囊的小龜。則因顧及自然環境的嚴苛,送往澎湖水族館附設傷病龜收容中心照料,未來若復原狀況許可,將擇期進行野放。

   自由時報    90.09.05    TOP


母綠蠵龜氣絕  解剖搶出154顆蛋

澎湖沙灘上首次救龜蛋行動  放置鋪沙保溫箱孵化  預計需時四、五十天

 【陳可文?澎湖報導】一隻上岸產卵失敗的母綠蠵龜,廿八日死於澎湖沙灘,縣府農漁局人員緊急「殺龜取卵」,在第一時間內將已成形的一百多顆綠蠵龜蛋,安置於適當的生態沙地,希望為母龜完成心願,使小龜孵化,回到大海。

 昨日上午九時許,澎湖縣潭邊村歐姓村民前往西嶼鄉內垵港北側沙灘地採集觀賞石頭,發現附近的一處銀合歡樹叢內有一隻龐大的綠蠵龜已氣絕多時,於是緊急通報澎湖水族館生態保育人員趕往現場處理。

 由於通報的地點不清楚,工作人員遍尋不著,一直至下午三時許才發現這隻綠蠵龜的遺體。根據地上石塊摩擦痕跡研判,母龜是上岸產卵失敗,回程中被銀合歡的枝幹擋住去路,以致體力衰竭死亡。

 水族館生態保育員許鐘鋼表示,母龜應有廿多歲了,背甲長一百一十公分、寬九十七公分,體重一百六十多公斤,屬於成熟的大龜。可能是母龜上岸後發現棲息地遭破壞,不再是過去的沙地地形,才產卵失敗。

 母龜體內仍留有大量已成形的龜蛋,水族館聯繫農漁局及家畜疾病防治所人員協助搶救,希望把握有效時間「殺龜取卵」,為母龜完成心願,取出一百五十四顆龜蛋。

 家畜疾病防治所長郭仁政小心冀翼解剖母龜,將體內的成熟龜蛋一顆顆從輸卵管裡取出來,放進鋪滿細沙的保溫箱,再拖送湖西鄉林投村的海邊沙地,希望藉由大自然的適當溫度,協助龜蛋孵化。

 農漁局保育課表示,倘若老天爺幫忙,一切順利進行,預估四十至五十天在右小龜將陸續孵化破殼而出。這段時間內,保育人員將定時前往勘查照料,盡最大的力量完成這樁救龜的國內首例。

 此外,澎湖水族館卅日上午十一時在望安鄉網垵口,野放今年收容的六隻受傷經治癒的綠蠵龜。  

澎湖水族館工作人員昨日將上岸產卵失敗而死亡的綠蠵龜剝開取卵,完成母龜的心願

 中國時報    91.06.29    TOP


帶著衛星追蹤器  六海龜傷癒  今回大海

 【陳可文?澎湖報導】澎湖縣水族館陸續收容的五隻受傷綠蠵龜及一隻玳瑁,日前已痊癒恢復健康,昨日工作人員分別安裝衛星追蹤器,訂定卅日於林投沙灘正式野放,讓海龜回歸大海。

 預定今天上午九時野放的五隻綠蠵龜及一隻玳瑁,分別是八十六年、八十九年及九十一年間,由民眾在二崁、鎖港、講美海域誤捕或網獲,隨即發現海龜受傷緊急送往水族館救護中心治療收容。

 長期的朝夕相處,救護人員與每一隻海龜培養出情感。為了護送海龜回到自己的故鄉大海,海龜專家程一駿及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喬治,昨天親自為六隻海龜安裝衛星追蹤發報器。程一駿指出,先前於望安海域野放的望安一號、二號‥.‥.七號、八號綠蠵龜,除了五號迄今仍下落不明,其餘七隻綠蠵龜透過衛星追蹤,分別在日本、沖繩、東沙、福建等地都發現行蹤,尤其一號、二號、四號、六號還再次回到望安上岸下蛋,可見整個大陸棚應該都是綠蠵龜的活動範圍。

 

程一駿教授親自為綠蠵龜安裝衛星追蹤器,將送海龜回大海。

 中國時報    91.06.30    TOP


眼疾痊癒  獨眼龜回歸大海

上月在南方澳因卡網被救起  工作人員取「單」眼諧音稱牠「小丹」

 【記者羅建旺?五結報導】一隻右眼失明的獨眼綠蠵龜,上月中旬在宜蘭縣南方澳外海卡網被救起並送醫,宜蘭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發現牠左眼發炎。經多日醫治後已康復,昨天帶往五結鄉利澤海邊野放,回歸大海。

 這隻四十五公斤重的綠蠵龜,上月十四日晚上,因卡網被宜蘭縣南方澳邱姓漁民意外捕獲,隔天上午交由宜蘭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帶回療傷當時綠蠵龜右眼已失明左眼結膜及角膜發炎。因而以藥物治療。

 治療期間,防治所準備許多花枝、海藻、小魚等食物替牠進補,但綠蠵龜因環境改變不肯進食,防治所將牠暫時安置在塑膠製水池中,每日定時更換池水,檢測水中鹽度。並以抗生素、類固醇及塗抹眼藥治療左眼結膜、角膜炎,同時施打營養劑,維持體力。

 經多日治療,綠蠵龜眼疾捧癒,測試視力尚佳,活動力及體力都不錯,並數度出現外逃的動作,先後破壞兩座塑膠水池,防治所原擔心綠蠵龜右眼失明會影響海中覓食及生活的能力,野放後反而害死牠,一度想要另覓適當場所或機構收容,但後來評估發現,綠蠵龜右眼失明是舊傷。牠早已適應獨眼的生涯,且長時間在海中生活良好因此決定野放。

 由於這隻綠蠵龜年紀輕,活動力強,因此昨天野放前,工作人員為牠取名「小丹」,取其「單」眼的諧音。呂昇峰等人看著「小丹」游向大海,站在海邊揮手祝福,希望牠一路平安。

海洋大學生態調查  蘭嶼海灘  喜見千餘龜卵

 【記者羅紹平?台東報導】台東縣蘭嶼鄉傳出保育喜訊,國立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昨天表示,從七月初至今,六隻綠蠵龜在蘭嶼紅頭村旁的小八代海灘上,共產下十六窩計一千六百七十顆龜卵。

 他指出,其中一隻四年前經他與研究所學生分別在右、左後肢打上TW881TW900標記,推斷至少七、八十歲的母龜更是多產,從七月八日至昨天凌晨共產下三窩,計四百六十一顆卵;這是他帶著研究小組在台灣東部海域,從事綠蠵龜生態調查近十年來,單一母海龜產卵數最多的一次,且牠有可能繼續在蘭嶼上岸產卵。

 今年因中央財政吃緊,農委會未再提供研究經費補助程一駿於蘭嶼進行綠蠵龜生態調查研究,但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學生仍自籌經費,六月廿六日就前往蘭嶼繼續調查當地綠蠵龜生態。

 研究小組從七月八日至今,前後記錄到六隻綠蠵龜在蘭嶼小八代灣上岸產卵,其中兩隻母龜四年前經程一駿做記號,一隻五年前做記號,其他三隻則是今年首度被研究人員發現上岸產卵。  

宜蘭縣南方澳海上卡網被送醫的獨眼的綠蠵龜,經宜蘭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治好眼疾後昨天野放回歸大海。

    TOP


綠蠵龜,慢走

 【記者潘柏麟?車城報導】二個月前有漁民送來一隻被漁網纏住的綠蠵龜,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收容治療,恢復健康後今天上午野放,參加全國珊瑚研習營的中小學教師卅多人在沙灘為牠送行,祝福牠一路平安。

 海生館技正蕭澤民說,這隻綠蠵龜重8.52公斤,背甲長40公分,年齡和公母不易判別。在右後腳植入晶片,讓牠重回大海。綠蠵龜在眾人拍照和祝福聲中,游向大海。

 蕭澤民表示,海龜用肺呼吸,誤觸漁網無法上浮呼吸,會窒息而死,有時會誤食塑膠袋,民眾在海邊發現擱淺的海龜,可送交海生館處理。  

屏東縣海洋生物博物館今天上午在車城鄉後灣村海邊,野放一隻被漁網纏住的綠蠵龜。

 聯合晚報    91.08.21    TOP


望安觀光保育中心啟用

野放綠蠵龜 慢步在海灘

 【陳可文?澎湖報導】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廿七日於澎湖望安鄉成立全國首座「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副總統呂秀蓮親臨剪綵,並當場野放九隻綠蠵龜及玳瑁,祈福順利平安。

 澎湖望安鄉是綠蠵龜的故鄉,島上有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鄰近的貓嶼有燕鷗保護區,經地方鄉親及專家學者長期呼籲爭取,政府陸續規劃公告,澎管處昨日正式成立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

 保育中心於民國八十八年委託規劃設計,歷時近三年完竣,佔地三.八公頃,包括主體、內裝、周邊景觀等三期工程,總經費高達一億七百多萬元。

 全區分為保育中心與展示中心,內部展示館設置有視聽中心、海鳥簡介區、綠蠵龜展示區、澎湖南海保育類生物展示區、澎湖南海地質礦物資源展示區及澎湖南海旅遊展示區。

 澎管處表示,該中心並提供旅遊資訊、灌輸保育觀念、學術研究及管理站等多重功能。

 昨日下午啟用儀式後,副總統呂秀蓮由澎湖農漁局及水族館海龜救傷中心人員陪同步向海邊,進行七隻綠蠵龜及二隻玳瑁的野放活動。看見一隻隻海龜恢復健康,大夥好高興,再看見海龜們緩緩地爬離沙灘奔向大海,呂秀蓮興奮地大喊:加油!加油!

 一旁參與海龜野放的望安鄉親及國中小朋友們個個好驕傲,自己的家鄉能擁有難得珍貴的綠蠵龜及燕鷗保護區,如今又成立保育中心專責照顧,小朋友們當場宣示,將一生致力於保育工作,愛燕鷗、愛綠蠵龜、愛我的故鄉。

 呂秀蓮昨日上午也親臨澎湖馬公機場新航站慶賀航站落成啟用。她強調,政府將全力推動澎湖日後扮演海峽兩岸直航重要角色。

 中國時報    91.09.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