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蠵龜


編號

標                 題

來    源 日    期
61 麻繩互縛  兩綠蠵龜陳屍東海岸 中國時報 93.04.22
62 宣示南沙主權  我出保育高招 中國時報 93.04.22
63 有磁場地圖海龜不迷路 蘋果日報 93.04.30
64 中研院揭密  南沙海洋景觀  不輸馬爾地夫 中國時報 93.05.04
65 望安5號綠蠵龜  3度回望安產卵 聯合報 93.06.28
66 蘭嶼綠蠵龜800顆卵孵化中 聯合報 93.07.27
67 望安綠蠵龜  下蛋千顆 中國時報 93.07.31
68 帶著發報器  綠蠵龜重返大海 聯合報 93.08.05
69 龜蛋孵化87小綠蠵龜回大海 聯合報 93.08.06
70 綠蠵龜產卵期  澎湖設保育區 中國時報 93.08.13

      7   10 

麻繩互縛 兩綠蠵龜陳屍東海岸

  【周敏煌?台東報導】一大一小的國際保育類動物綠蠵龜,可能因為追逐獵物誤闖漁民的魚網,被漁民捉起之後,雙雙綁住前腳,準備帶回宰殺烹食,途中擔心被海巡單位發現,棄置海中漂流致死。這起戕害國際海龜的事件,已引起學者專家的撻伐,台東縣農業局也已向轄區派出所報案追查。

  海巡署東巡局八二大隊八嗡嗡機動巡邏站副站長黃東華等人,廿日傍晚在執行海岸例行勤務時,用望遠鏡在巡邏站的東北方發現一團疑似走私物載沈載浮,於是下哨走近檢查,赫然發現是大小各一的綠蠵龜,前腳被麻繩綁在一起,已一命嗚呼。

  隔了一夜,小的綠蠵龜尾巴已被野鼠等動物吃掉了,頭部也有囓咬的痕跡;大的肢體尚稱完整,不過,背殼已裂開了。縣府農業局自然保育課人員昨天上午前往成功八嗡嗡海邊勘驗採樣,一一丈量大小並照相存證。

  國立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研判,綠蠵龜可能在追逐獵物,誤入流刺或底拖魚網內,漁民撈起之後,將牠們綁在一起,準備帶回家宰殺,可能因途中遇到海巡單位的巡邏艇,擔心被查獲而暫時棄置海中,牠們之後因行動不便而死亡,時間約四到五天。

  這兩隻綠蠵龜,大的長約一百卅公分、寬七十七公分,是隻母的,年齡約七十歲;小的身長一百公分、寬六十七公分,年齡約卅歲,由於是亞成龜,仍無法辨識雌雄。由於海龜出生不久,都是個別活動,研究人員並無法研判是否為母子等親子檔。

  程一駿表示,人類一直是海龜生存的重大威脅,漁民為了自己的生存,而狙殺別種生物的行為實在不智又不足取。而採綠蠵龜肌肉的DNA樣本,是要看看牠們屬於菲律賓或琉球族群,以建立完整的生態族譜和活動範圍,這對學術研究有重大的意義。

中國時    93.04.22       TOP


宣示南沙主權 我出保育高招

海巡署月初於太平島中洲礁建置生態觀測亭  以利綠蠵龜保育  仍招來越南抗議

  【曾薏蘋?台北報導】 南沙群島附近海域可能蘊含大量石油及天然氣,成為南中國海國家眼中的「待宰肥羊」。利字當頭,周邊國家動作頻頻,不是列為軍事要塞,就是組觀光團旅遊,惟獨台灣以生態研究為出發點,用保育取代子彈,成為罕見宣示主權的方式。

  海巡署強調,南沙群島是個頗受爭議的區域,雖然可能蘊藏有豐富石油,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真正探勘,就是擔心一旦確認有石油後,將引爆南中國海的危機,對於宣稱擁有南沙群島主權的國家,彼此「緊迫盯人」,只要對方一有動作,即立刻抗議,海巡署每年有兩次運補,分別在四月及十一月,日前越南組觀光團赴南沙旅遊,剛好碰上海巡署運補時間,兩方幾乎在同一時間出發,由於來回路程需要約八天,正逢敏感時機,若遇到對方護航的軍艦,緊張情勢一觸即發。

  本月初,海巡署在所屬的太平島附近中洲礁,蓋了一座「生態保育觀測亭」,供專家、學者生態研究之用,沒想到觀測亭才剛落成,被越南透過望遠鏡發現,立刻向我方抗議。

  海巡署指出,中洲礁位於台灣所屬南沙太平島一浬處,主要是經由珊瑚礁沖刷加鳥糞堆積而成,新建的「生態保育觀測亭」是用數百片木頭搭建,因為每逢漲潮,中洲礁就淹沒在汪洋大海中,所以整座觀測亭,還塗上厚厚的防水漆,為了彰顯中洲礁為台灣所有,海巡署更在觀測亭上插上一面中華民國國旗。

  海巡署表示,太平島是亞洲東邊候鳥遷徙的必經路線,更是綠蠵龜產卵的重要棲息地,自然及生態資源的價值,比石油來的珍貴,去年四月,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帶著學生組成調查小組遠征太平島,展開綠蠵龜的生態與保育研究,海巡人員也特地「下海」幫忙。

  最近各國在南沙群島宣示主權的動作不斷,挑釁意味濃厚,處於敏感時刻,海巡署設立的生態保育觀測亭也成為箭靶,不過因為我國是站在「生態保育」的立場蓋亭,較能「師出有名」。

  海巡署副署長游乾賜表示,以「生態保育」間接宣示主權,比起子彈、槍砲等軍事手段的宣示來的和平及柔性,南沙群島問題敏感,海巡署處理南沙事務也比較謹慎,若保育專家、學者有任何意見,海巡署也會虛心納入參考。

  【曾薏蘋、周敏煌?台北報導】根據國立海洋大學程一駿教授研究發現,自從海巡署接管南沙太平島,撤掉海邊軍事用的刺絲後,太平島反而成為綠蠵龜產卵的重要地帶。

  程一駿說,太平島的周邊,當初為了軍事需要,圍著層層的刺絲防禦,海巡署接手後,由於戰略模式改變,接受建議拆掉刺絲,沒想到障礙物一解除,加上軍事要地受到嚴格保護,又沒有燈害,綠蠵龜一頭頭上岸產卵,反而成為海龜重要棲息地,於是他們在海灘上埋下溫度紀錄器,並用GPS定位,提供太平島一整年的沙灘溫度,監測到珍貴的數據。

立碑插旗駐兵 花招百出

  【曾薏蘋?台北報導】 南沙群島周邊資源豐富,附近各國都想「分一杯羹」,宣示動作花招百出,有立碑宣示,也有僅派一名士兵駐守,哪怕漲潮淹到頸部,也要死守崗位,因為一旦退守,島嶼落單,國旗很快就換上別人的。

  聲稱對南沙群島擁有主權的國家,包括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及台灣,但除了汶萊,各國都在南沙群島所屬的一些微露水面的島嶼、礁脈及環狀珊瑚礁組成的上百個的小島上駐防軍事人員,目前台灣所屬的太平島,曾數度異主,當時日本為了宣示主權,也在島上立下「新南群島」石碑,不過隨著主權轉變,這塊石碑早已損毀殆盡。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學系教授程一駿說,中國宣示主權的方法更絕,由於南沙所屬的許多小島,一漲潮即不見蹤影,或是僅微露水面,因此軍方在島上放了一塊石頭,派了一名士兵站在石頭上捍衛「國土」,每當潮水漲到頸部時,這名士兵只露出一個頭,也要堅守崗位,不能輕易撤退,形成詭異的畫面。

  目前台灣用「生態保育」角度間接宣示南沙主權,被外界稱為「高招」;程一駿表示,利用生態研究的方式,把觸角伸到國際上,比用槍砲彈藥的火拚方式,來的柔性,但要用這種方式,一定要有研究數據,才能站的住腳。

台灣在南沙群島附屬中洲礁上蓋的「生態保育觀測亭」首度曝光。海巡署搭建的這座觀亭,雖然外觀簡陋,但四月一日落成後,即遭越南強烈抗議。

中國時報     93.04.22   TOP


有磁場地圖海龜不迷路

 【劉瑞芬?譯自歐新社】一隻綠蠵龜在珊瑚礁中優游。科學家透露,海龜利用地球的「磁場地圖 」導航,在數千哩的寬闊海洋中移動。美國研究人員經實驗後發現,海龜能藉由地球磁場的細微變化,確定自己的方位 。

dpa】A Green turtle swims on a coral reef. Sea turtles use a magnetic map of the Earth to navigate across thousands of miles of open ocean, scientists have revealed. Tests by American researchers show that the turtles possess the  ability to locate their position by relying on subtle variations in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reveal》動詞:透露、揭露、顯示

  例句:She did not reveal her identity after alt.

她終究沒有透露自己的身分 

海龜把地球磁場當指南針和地圖,難怪牠們在汪洋大海中不會迷路。

蘋果日報     93.04.30   TOP


中研院揭密 南沙海洋景觀 不輸馬爾地夫

  【陳洛薇?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動物所副研究員鄭明修昨天首次公開南沙群島珍貴的海洋資源,包括台灣首次發現的紅腳鰹鳥、鹿角珊瑚,海底珊瑚快速生長,短短十年內平均覆蓋率已成長六倍。該地景觀具備發展成為「台灣馬爾地夫」的潛力。

  鄭明修長期研究珊瑚礁生態,從一九九四年迄今,往返南沙群島的太平島、中洲礁三次,十年間完成該地海洋生態資源調查報告,昨天首度公開團隊的重大發現。

  鄭明修表示,一九九四年他首次到南沙太平島及中洲礁,當時海底七個測站的珊瑚礁生物情況很差,平均覆蓋率僅一○%。今年四月廿至廿七日,他和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台大海研所博士班研究生陳建勳、助理陳登松四人再次進行潛水調查,驚喜發現太平島西南側桌形軸孔珊瑚生長十分良好,覆蓋率成長六倍之多,達六○%,其中很多直徑還超過六十公分,比以前漂亮許多。

  「珊瑚礁旁常見的石斑、鯊魚都出現了!可見這裡已經是正常的生態系。」鄭明修興奮地說,研究團隊發現海底的石珊瑚、軟珊瑚、海扇及海鞭等各類珊瑚種類達二百種,且隨潛水調查次數增加而增多。

  珊瑚礁魚類種類調查紀錄也從一九八二年的一百一十一種,大幅增加到五百種以上,蝶魚、雀鯛、鸚哥魚及石斑魚等珊瑚礁魚類的數目比過去看到還多。海洋無脊椎動物種類也累計達四百多種。晚間,研究人員在船上釣魚進行魚相類調查時,更發現有釣不完的魚,所有研究人員都累壞了,為了釣一尾長達七十五公分大魚,還折斷了三根釣竿。

  鄭明修指出,他還看到六隻可愛的綠蠵龜在海上交配後,自在地在南沙特有的珊瑚沙灘上產卵;在海底,大鯊魚朝他衝過來,嚇了一大跳。還喜見台灣首見的高等無脊椎動物「海蛸」及超大範圍的鹿角珊瑚。

  空中還有更驚人的發現。研究人員拍攝到台灣首見的「紅腳鰹鳥」,空對空搏命演出追捕飛魚。鄭明修說,這是台灣首次有「紅腳鰹鳥」的紀錄,這種鳥類體力、耐力驚人,可停留海面上長達一整年。

  「這是環境的真空地帶,還沒有科學家好好去了解」,鄭明修強調,南沙太平島及中洲礁海洋生態資源的美麗,不輸馬爾地夫,他建議政府在此設立海洋研究站並發展觀光旅遊,使這裡成為台灣的馬爾地夫。

可愛的綠蠵龜近年來在南沙太平島海域逐年復育,海底及海面上,時常可見綠蠵龜交配及產卵。

中國時報     93.05.04   TOP


望安5號綠蠵龜 3度回望安產卵

 【記者阮南輝?基隆報導】九年前安裝衛星定位追蹤儀後,「望安五號」母綠蠵龜本月十一日第三度自日本琉球洄游到澎湖縣望安島產卵。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說,如果望安五號這次離開後,還是洄游日本琉球海域,就可以初步證實綠蠵龜會在固定地點產卵、覓食的論點。

 程一駿從八十四年起,一共為十二隻在澎湖望安鄉沙灘產卵的母綠蠵龜裝置衛星定位追蹤儀,標註記號,記錄牠們的洄游路線,研究綠蠵龜的產卵地、覓食地是否固定。

 程一駿說,利用衛星定位儀追蹤綠蠵龜產卵及覓食地是否在同一地點的研究,因經費不足而困難重重,今年正好有國科會的補助款;在追蹤「望安五號」九年後,可以從牠們的身上獲得答案。

 「望安五號」綠蠵龜「裝機」游離望安之後,於八十七年、九十年及本月十一日,三度回到望安海灘產卵。程一駿還發現,其他母綠蠵龜也多半每隔三年就回到望安。

 程一駿曾記錄「望安一號」沿著望安、東北角游到約九百浬(約一千八百五十二公里)外的日本九州,「望安二號」則是在北部海域活動。

 程一駿表示,「望安五號」綠蠵龜背上裝置的衛星定位儀器,八十五年間一度因為電池用完而失聯,而失聯的地點是距離望安約五百多浬的日本琉球海岸,由於當地海域海藻豐富,研判牠應該在琉球海域覓食。

 他說,幸好「望安五號」綠蠵龜後來每隔三年都回到望安海灘產卵;而本月十一日是裝機之後第三度回到望安,讓研究人員興奮不已。

聯合報     93.06.28   TOP


蘭嶼綠蠵龜 800顆卵孵化中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每年5到10月是綠蠵龜產卵期,蘭嶼小八代海灘今年發現4隻綠蠵龜上岸產卵,其中1隻是舊龜,其餘皆為新龜;目前已發現8個卵窩,約有800顆小綠蠵龜生命孕藏其中。

 台灣的綠蠵龜產卵地,目前僅剩澎湖望安島及蘭嶼離島沙岸,暑假期間正好是綠蠵龜產卵期,上月23日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2名研究生,招募4名志工到蘭嶼研究綠蠵龜生態。

 他們發現4隻綠蠵龜在小八代海灘上產卵,其中一隻是2001年植入鈦合金晶片的舊龜洄游產卵,其餘3隻是新龜,也被植入皮下鈦合金晶片。

 這4隻綠蠵龜目前已產8個卵窩,研究生柯伯忠昨天說,一個窩大約有100顆卵,總計共約800顆。為了觀察這些小生命,他們每天3次到海灘測量沙溫,因為綠蠵龜的龜卵孵化率大概在70%左右,「沙溫不只是生存的關鍵點,也決定他們的性別。」

 柯伯忠說,通常沙溫高於攝氏30度孵化出來的為雌龜,低於28度的為雄龜,介於其間沙溫會孵出1比1比例的稚龜,目前他們仍在嚴密觀察中。他說,稚龜的存活率很低,平均1000隻稚龜中,只有1隻可以長大成龜。

 「這也是他們珍貴的地方。」柯伯忠表示,稚龜成長為成龜要20到50年的時間,數量不多,「綠蠵龜可愛之處,就在於他們很敏感。」他說,通常綠蠵龜產卵會在海潮線以上及無人之處,如果環境不合適,他們會忍著2星期下海不產卵,「千萬別逼他們,忍不住他們一上岸哪裡都可以生。」

 目前綠蠵龜存活率不高,有人提議以人工飼養方式養殖。柯伯忠說,綠蠵龜的存活率低是因物競天擇,以量取勝不是好方法,而且製造大海環境讓他們生存,也要一筆經費。他無奈地說,不要殘害他們就好了。

去年海大研究生在澎湖縣望安鄉和台東縣蘭嶼鄉觀察洄游產卵的綠蠵龜,他們說,母龜通常每2到5年會回到出生的海灘產卵,完成延續下一代的任務。

聯合報     93.07.27   TOP


望安綠蠵龜  下蛋千顆

 【陳可文?澎湖報導】澎湖望安鄉是綠蠵龜的故鄉,今年母龜群已陸續回來上岸產卵,十二窩共計上千顆龜蛋。創下歷年來最多的新紀錄,「望安五號」母龜產下的第一窩,預計八月三日孵化。

 澎湖鄉親好期待,澎湖望安島是保育類綠蠵龜棲息地,也是目前台灣僅存較穩定的唯一產卵地方,為了使綠蠵龜持續繁衍,縣府於八十四年正式公告將望安島沙灘列為野生保護區,並成立望安綠蠵龜保育中心,由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領隊長期研究。

 多年來,保育成果卓越,母綠蠵龜每年陸續都會游回望安島沙灘產卵,尤其澎湖人最好的海洋朋友「望安五號」母綠蠵龜,每隔三年就會游回望安島上岸生蛋。

 夏天正是綠蠵龜產卵的季節,今年六月十二日,「望安五號」第一隻回來望安島報到,於網垵口沙灘產下第一窩蛋。

 望安綠蠵龜保育中心表示,「望安五號」身上固定有發報器,今年這是第四次回來望安島,根據發報器接收的信號,發現「望安五號」洄游的路線很穩定,經過東沙群島、中國大陸沿海,最遠曾經抵達日本琉球的那霸。

 「望安五號」首報喜訊,接連地網垵口、長瀨仔沙灘等地都發現有母綠蠵龜的行蹤,迄今共計產下十二窩,上千顆龜蛋。

 由於先前幾次颱風掠境,澎湖連日陰雨,沙灘草長、溫度不夠,因此龜蛋孵育時間較慢,保育人員估計第一窩綠蠵龜蛋預訂八月三日孵化,孵化率約八成,大夥密切期待。

 澎湖農漁局保育課表示,望安鄉是碩果僅存的綠蠵龜繁殖淨土,呼籲民眾切勿進入保護區破壞生態,讓海洋永續綿延。

中國時報     93.07.31   TOP


帶著發報器 綠蠵龜重返大海

 【記者羅紹平、李蕙君?台東縣報導】國立海洋大學綠蠵龜生態研究團隊今年受國科會委託,分別在澎湖縣望安島、台東縣離島蘭嶼鄉各挑選一隻上岸產卵的母綠蠵龜,安裝衛星追蹤發報器,藉以追蹤確定台灣海域綠蠵龜的洄游路徑、棲地與生態之謎。

 由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指導,海大海洋生物研究所十餘位研究生組成的綠蠵龜生態研究團隊,繼今年7月初在澎湖望安為一隻母龜安裝發報器,該團隊成員蔡雅如昨天上午6時許,也在蘭嶼鄉小八代海灘為一隻背殼直線長93.5公分、曲線長97公分、年約20幾歲的母龜,安裝衛星發報器,並命名為蘭嶼3號。

 據了解,海大綠蠵龜研究團隊多年前也曾在蘭嶼為兩隻上岸產卵的綠蠵龜安裝衛星追蹤發報器,同時分別命名為蘭嶼1號、蘭嶼2號;該研究團隊表示,根據過去幾年的衛星追蹤資料顯示,蘭嶼1號、蘭嶼2號離開蘭嶼後,都曾游到澎湖望安海域憩息停留一段時間,如果蘭嶼3號也依例游往澎湖望安,便可確定澎湖望安附近海域是台灣地區綠蠵龜的中間棲地。

 研究團隊成員柯伯宗表示,蘭嶼3號是該團隊在蘭嶼首度發現的綠蠵龜,牠在7月12日首次上岸產卵、23日二度上岸、昨天凌晨1時許則是第三度在蘭嶼上岸產卵,三次分別產下98、91、84顆卵;從體型上研判蘭嶼3號剛成年,也是第一次「懷孕」。

 海大研究團隊負責海龜衛星追蹤計畫的研究生蔡雅如,前天下午才從澎湖望安趕到蘭嶼,預計停留到10日,結果昨天凌晨1時就發現蘭嶼3號,讓蔡雅如等研究人員欣喜不已。

 在不打擾蘭嶼3號產卵情形下,昨天上午6時許才完成裝置作業,上午7時許,蘭嶼3號背殼上衛星追蹤發報器重返大海。

綠蠵龜帶著衛星追蹤發報器,昨天上午重返大海。

聯合報     93.08.05   TOP


龜蛋孵化 87小綠蠵龜回大海

 【記者蔡政諺?澎湖報導】澎湖望安綠蠵龜的故鄉,今年夏天有六隻母龜「回家」產下12窩、上千顆的龜蛋,本月3日在綠蠵龜棲地保護區內孵出今年的第一窩,部分小龜當晚就游回大海,但部分陷入長草區,保育人員救起後,前晚在望安網垵口鯉魚門沙灘野放。昨天第一窩孵出的87隻都已游回大海。

 澎湖望安島沙灘民國84年起由澎湖縣政府公告為綠蠵龜棲地保護區,並由海洋大學、澎湖縣政府、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與澎湖風景區管理處等,成立全台唯一的綠蠵龜保育中心,多年來已使望安成為綠蠵龜的故鄉,尤其「望安5號」12年來每隔3年就會游回望安產卵,已是澎湖人的「海洋朋友」。

 「望安5號」也是今年第一隻「回家」的綠蠵母龜,6月12日游回望安在網垵口沙灘產下第一窩龜蛋,接著喜訊頻傳,又有五隻母龜陸續報到,又產下11窩。根據保育中心保育人員的估計,今年望安島上約有上千顆的龜蛋,算是「多產」的一年。

 「望安5號」的第一窩3日孵化,產了98隻,其中「身強體壯」的36隻小龜當晚就游回大海,11隻夭折;另外51隻陷入沙灘裡的長草區動彈不得,保育人員將這51隻救起,前天晚上在網垵口沙灘成功野放。

 望安綠蠵龜保育中心的專家陳久林說,綠蠵龜記憶力相當好,但生性害羞,當棲息產卵區被破壞後,就會重新尋找新的棲息地,呼籲鄉親遇到綠蠵龜上岸產卵,或小海龜破殼而出努力爬向大海時,千萬不要撿拾,也不要破壞卵窩,以免驚嚇這些海龜。

澎湖望安是綠蠵龜的故鄉,小龜在沙灘孵出後奮力爬向大海。

聯合報     93.08.06   TOP


綠蠵龜產卵期  澎湖設保育區

 【陳可文?澎湖報導】澎湖是綠蠵龜的故鄉,今年綠蠵龜上岸產卵創紀錄,陸續發現十二窩龜蛋。十二日清晨隘門沙灘又發現有母龜產卵的蹤跡,保育人員緊急圍欄保護,期盼小龜們早日孵化。

 昨日清晨六時許,隘門村民前往海邊散步意外發現母龜上岸產卵,沙灘上明顯有綠蠵龜爬行綿延入海遺留下來的足跡,於是緊急通報農漁局保育課趕往處理。

 恰巧,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與國際海龜保育協會專家柏樂茲昨日正在澎湖,大夥一接獲通報立刻前來觀察,經確認證實母綠蠵龜已順利產卵成功。

 這是今年澎湖地區發現的第十三窩龜蛋,保育人員特別興奮。由於產卵位置的隘門沙灘平日觀光遊客聚集多,保育人員格外注意小心,隨即邀集村民們齊力圍起保護柵網,讓龜卵不受破壞,順利孵化。

 保護柵網上特別豎立警示牌,呼籲民眾愛護大自然保護綠蠵龜。農漁局保育課指出,今年綠蠵龜洄游回來澎湖上岸產卵相較於前幾多更多,顯示澎湖海域的保育工作成功,提供了綠蠵龜繁殖的好場所。

 

綠蠵龜上岸產卵,保育專家程一駿(左二)、柏樂茲(右)豎起保護網,呼籲民眾愛護大自然。

中國時報     93.08.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