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標 題 |
來 源 | 日 期 |
61 | Yahoo奇摩(新聞) | 103.08.30 | |
62 | 聯合報 | 103.10.10 | |
63 | 中國時報 | 103.10.10 | |
64 | 中國時報 | 103.10.17 | |
65 | 蘋果日報 | 103.12.13 | |
66 | 聯合報 | 103.12.17 | |
67 | 聯合報 | 104.04.09 | |
68 | 中國時報 | 104.04.09 | |
69 | 自由時報 | 104.04.09 | |
70 | 蘋果日報 | 104.06.12 |
墨西哥攝影師Alejandro Prieto日前在哥斯大黎加的自然保護區拍到一組震撼畫面,一隻凶猛鱷魚躍出水面,一口咬住正想游回大海的海龜,並將牠拖行吃掉。
整個捕獵過程持續了大約30多分鍾,鱷魚吃飽離開,而海龜留下的血跡,甚至吸引一條公牛鯊前來覓食。
(圖/Yahoo! News)
Yahoo奇摩(新聞)
103.08.30
【記者潘欣中?車城報導】因少數宗教團體大量放生引發衝擊生態的疑慮,林務局近年來宣導結合生態保育的放生;福智佛教基金會昨天參與屏東海生館海龜野放活動,在眾人祈福聲中,2隻傷癒海龜重返大海。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長林國彰說,這是護生結合放生的最好方式。
林國彰說,宗教團體秉持慈悲心、關懷生命理念,大量集體的放生儀式,很可能造成生態衝擊問題,林務局近年來不斷和宗教團體溝通,都認為在不傷害生命和影響生態環境,才是最佳護生方式;宗教團體和野生動物單位合作,在參與過程中,可學習野放物種的生態、習性和救傷,建立正確的野放觀念。
福智佛教基金會說,該會3年前開始陸續和海生館海龜收容中心、特有生物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各縣市野鳥學會救傷單位合作,以經費贊助急救站的護生工作,急救站辦理野放動物時,讓成員就近參與,在不驚擾動物的原則下,由法師帶領祈福,為傷癒動物進行溫馨的放生儀式。
海生館獸醫李宗賢說,昨天野放的欖蠵龜及玳瑁,在台灣周遭海域已相當罕見,每年擱淺收容的海龜只有1至2隻;該2隻去年送抵海生館後,初期狀況不穩定,經細心照護恢復健康,由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裝上衛星定位發報器後,在車城後灣沙灘野放。
屏東海生館昨邀福智基金會參與海龜野放, 在慧恭法師引領和眾人祝福聲中,欖蠵龜重返大海的家。記者潘欣中?攝影
聯合報
103.10.10
【許智鈞?屏東報導】屏東海生館9日在車城鄉後灣村海灘野放先前收容的玳瑁及欖蠵龜,玳瑁是1年前被高雄民眾發現,送到海生館療養;欖蠵龜則是由海生館飼育4年,因最近發情頻繁又到達繁殖年紀,才決定野放。民眾好奇圍觀,並為牠們祈福,「野放後一路順風,要平安長大」。
負責照顧2隻海龜的獸醫師李宗賢表示,玳瑁剛到海生館時不吃不喝,虛弱到體重只有4公斤,照顧1周後慢慢開始進食,野放前測量已達8公斤,也恢復活力。而飼育欖蠵龜4年,李宗賢跟牠也有感情,最近一直有發情行為,也差不多該和牠道別了。
李宗賢指出,2隻海龜野放前經過評估換氣、潛水、進食等各種狀況,還有抽血檢驗、全身傷口檢查等,確定處於最佳狀態才回歸大海。
有小朋友問:「海龜回大海後會不會找不到東西吃?」李宗賢說,玳瑁主食是珊瑚礁附近的藻類、貝類,欖蠵龜則是以甲殼類、魚類為主。大海中有豐富的食物來源,請小朋友不用擔心。
今年6月由香港海洋館野放的綠蠵龜,養育了12年,是從飼育到野放時間最長的記錄,最近經衛星發現牠在澎湖附近海域出沒,非常健康。
野放時,不少親子都來觀看海龜回到大海的那一刻,為牠們祈福回大海後要健康快樂的長大。
小朋友目不轉睛看著玳瑁一步一步往大海前進,希望牠回去後能夠平安長大。(許智鈞攝)
中國時報
103.10.10
【莊哲權?台東報導】遇到海龜怎麼辦?林務局已在全國建置海龜救援通報系統,獨缺東部海岸這塊,有鑑於此,海洋大學與屏東海洋生物博館合作,16日邀請海巡、鄉公所、保育團體等相關人員,說明台東縣海龜擱淺或混獲通報流程,希望大家幫助落難海龜重返大海的家。
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表示,國內鯨豚擱淺的救援系統已臻完備,但是海龜擱淺或被漁具意外捕獲,在東部海岸時有所聞,通報件數卻寥寥無幾,以基隆為例,1年的通報量有3、40隻海龜,台東1年不到10隻,事實上,落難的海龜數量,應該不只這個數目。
為此,林務局委託海洋大學及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建置緊急救援通報流程,昨邀請海巡、台東縣政府保育科、鄉公所及保育團體人員,就海龜的救傷與保育、遇到海龜如何處理,及東部地區擱淺海龜通報流程等議題進行說明。
程一駿指出,漁業捕殺與誤捕、棲地遭破壞、海洋汙染等,海龜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台東相關單位的聯繫強化後,除了可使擱淺海龜通報能更加健全外,林務局也可藉此統計全國海龜落難數量及最容易落難的季節。
此外,民眾若發現擱淺或漁民誤補海龜,都可以撥打海巡署報案專線118,海巡署將會第一時間前往處理,並通知海洋大學或海生館前往救援及收容。
東海岸偶有海龜擱淺或混獲,海洋大學與海生館建置東部通報系統,最終目的是將落難的海龜野放。(莊哲權攝)
中國時報
103.10.17
【李卉婷╱屏東報導】屏南沿海地區近來陸續傳出有海龜因誤食魚鉤擱淺死亡,屏東海生館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建立海龜通報系統,截至上月底,統計發現海龜死亡率達7成,這樣的數據讓專家憂心已經列瀕危物種的海龜,要面臨更艱鉅的挑戰。
全球目前現存7種海龜,台灣附近海域就有綠蠵龜、玳瑁、赤蠵龜、欖蠵龜及革龜等5種,可見生態豐富性。
首設救護通報
但近日屏南沿海、包含離島小琉球,卻陸續傳出有海龜因誤食魚鉤、遭魚網纏繞及受漁民誤捕而擱淺,導致海龜生命垂危。
海生館與林務局首次建立的海龜通報系統,記錄台灣本島、澎湖等外島的海龜擱淺及誤捕通報數量,從今年年初至上月底,為期11個月的通報數量為61隻,但有7成以上的海龜被發現時已死亡。
海生館獸醫李宗賢表示,今年首度紀錄海龜通報狀況,尚未有往年數據比較,但從通報個案中統計,可發現海龜死亡皆為外力創傷、誤捕等因素。
屏東科技大學烏龜專家陳添喜憂心地說:「海龜根本非死於天命。」40年前台灣從北海岸、東海岸至南海岸,隨處可見海龜搶灘產卵,但近年卻遭受定置魚網增加及漁民誤捕等,擱淺上岸的死亡數量增加,在海面上死亡的更是不計其數。此外,海龜整體數量驟減,如澎湖望安每年會有約10隻海龜上岸產卵,今年到目前為止卻僅有1隻,海龜無法繁衍後代,還有外力因素,存活面臨極大挑戰。
運送耗時難救
目前屏東地區負責海龜急救的僅有海生館,判定死亡的海龜則直接送往屏科大解剖,有時受傷海龜因運送過程耗費太長時間,而導致海龜喪命。陳添喜坦言,海龜若擱淺,雖存活率不高,但更應建立完善的基本海龜救護機制,讓海龜多一線生機。
|
|
在墾丁海域沙灘發現一隻已擱淺死亡的成年綠蠵龜。翻攝畫面圖片 |
遭網具(箭頭處)纏繞的幼年玳瑁擱淺後死亡。翻攝畫面 |
遇擱淺海龜注意事項
★不斷潑海水,維持海龜濕度
★用濕布覆蓋,避免曬過多太陽體溫升高
★勿直接處理海龜傷口,易導致感染
★切勿強行拉回海中,恐導致其肺部受損死亡
★通報海生館及海巡署,送往收容中心診治
資料來源: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添喜
蘋果日報
103.12.13
【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人類是海龜的最大天敵?!國立海生館今年首次建立全台擱淺、誤捕海龜通報系統,截至上月底通報61隻,7成發現時已死亡,死因都和人類有關,包括受困廢棄漁網、漁民誤捕和船隻碰撞造成外力創傷等,都是海龜的「殺手」。
「海龜的最大天敵是人類」,海生館獸醫李宗賢說,過去擱淺、誤捕海龜未建立全台統一通報機制,農委會林務局今年和海生館合作,在地方政府、海巡署和海洋大學配合下,首次完整記錄台灣本島及澎湖等外島的海龜通報數量。
他說,截至上月底通報61隻,高達7成的海龜發現時已氣絕,其他經評估健康或受傷的活體海龜,由地方政府直接野放或送海洋大學、海生館照護治療;分析海龜死因,包括廢棄網纏繞無法覓食、船隻碰撞造成的外力創傷、漁民誤捕入網、誤將塑膠袋當成水母進食,都是人類直接或間接造成。
「若發現誤捕海龜,千萬不要直接放回大海!」他說,漁民在誤捕過程中,海龜可能因撞擊受到程度不等的創傷,或因重力撞擊處於暈眩狀態,並非死亡,這時若直接丟入大海,可能造成海龜缺氧溺死,或因肺部受損無法潛水進食而餓死,可撥打海巡署報案專線118,再由專業人員評估是否後送收容中心。
台灣海域有玳瑁、綠蠵龜、欖蠵龜和赤蠵龜四種海龜,綠蠵龜數量最多;海生館四天前收治一隻失去左前肢、重量逾百公斤的赤蠵龜,研判是被船槳打傷,發現時已奄奄一息,因大型赤蠵龜在台灣極為罕見,館方人員全力醫治,因傷勢過重延至昨天上午不治,館方計畫製作成教育用骨骼標本。
國立海生館發現,全國通報擱淺、誤捕海龜有七成發現時已死亡,遭廢漁網纏繞致死是死因之一。記者潘欣中?翻攝
聯合報
103.12.17
【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澎湖海龜救護收容中心昨天在馬公市嵵裡沙灘野放7隻傷癒的海龜,收容最久的是6年前救傷的玳瑁「魚槍俠」,其他有肢體缺陷及原本健康狀況不佳的6隻綠蠵龜,經過工作人員細心照料,全都長得「頭好壯壯」。
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所長郭仁政說,「魚槍俠」收容時體重僅1.6公斤,背甲疑被魚槍刺穿,傷勢嚴重,當時以為救不活,他嘗試把傷口周邊壞死組織切除再縫合,卻再生不起來,只有背甲長出一些些,肌肉組織癒合後變成一個洞,對著陽光仍可見穿刺孔。
他表示,一般救傷海龜最久約2到3年就會野放,「魚槍俠」穿刺傷是從腹部到背部,才留久一點,多觀察一段時間,6年共增加12公斤,雖然體型比其他玳瑁扁,但活力十足。
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表示,另一隻左後肢有受傷缺口的綠蠵龜,收容時體重5公斤,中心照顧4年2個月,體重達到21公斤,還有收容時剛孵化、體重僅21.4公克小海龜,現已長到3.78公斤。
其他4隻體重不超過20公斤的稚龜,健康情況都不錯,野放前,收容中心及家畜疾病防治所分別幫每隻海龜植晶片,後肢打上標示牌,方便日後記錄或調查。
澎湖海龜救護收容中心成立以來,陸續收容278隻海龜、野放163隻,這次是第35次野放,共野放1隻玳瑁、6隻綠蠵龜。
由澎縣府、農委會、水試所舉辦的野放活動,包括保育、宗教團體及2所國小百餘名學童都來歡送海龜;海龜剛回到沙灘有點不習慣,一度停在原地,聽到海浪聲,本能的加快腳步,衝進大海,現場響起歡呼聲。
傷癒海龜重返大海,百餘名學童相送。 記者許玉娟?攝影
聯合報
104.04.09
【陳可文?澎湖報導】澎湖是海龜故鄉,縣府8日野放6隻綠蠵龜及1隻玳瑁重回大海的家,綽號「魚槍俠」小玳瑁傷口已復原,昨天邁向大海贏得最熱烈掌聲。
澎湖群島每年夏天海龜洄游棲息生活、產卵繁衍下一代,農委會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於民國86年成立海龜救護收容中心,迄今18年已陸續收容278隻海龜,目前有29隻海龜留院救護治療。
昨日上午縣府將康復6隻綠蠵龜及1隻玳瑁野放回大海,縣長陳光復、議長劉陳昭玲率同國小學童們前往時裡沙灘為所有海龜加油打氣,護送牠們一路順風平安回大海。
其中,最受矚目小玳瑁民國98年在海上漂流被漁民發現,當時背甲疑似被魚槍貫穿,體重僅1.6公斤焉焉一息,經6年時間細心照料治療,傷口已癒合完全也長胖13.6公斤,堅強生命力贏得「魚槍俠」美名。
海浪一波波捲打上沙灘,看著魚槍俠與海龜兄弟姐妹們奮力向前爬,彷彿嗅到大海熟習味道好興奮,小朋友們大聲加油祝福,海龜似乎依依不捨頻回頭,好朋友們再見了。
加油、加油!海龜慢慢游,祝你一路順風平安回家。(陳可文攝)
中國時報
104.04.09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是台灣海龜天堂!全世界七種海龜,澎湖就有五種,同時還有台灣首設的海龜救護收容中心,昨在嵵裡沙灘舉行海龜野放,其中一隻背甲遭魚槍刺穿的玳瑁,也在收容中心細心照料下重返大海懷抱。
昨日野放的海龜共有七隻,包括六隻綠蠵龜及一隻玳瑁,所有海龜都有進行標示野放,以PH澎湖序號排列,由澎湖縣府會雙首長縣長陳光復、議長劉陳昭玲等人共同主持,在學童及觀光客共同見證及祝福下,海龜們一一往大海深處游去。
野放中唯一的玳瑁,九十八年進入海龜救護收容中心,收容時僅一點六公斤,背甲疑似遭魚槍刺穿,傷口並出現感染現象,經過中心細心照料,現已長到十三點六公斤,雖然受創背甲已經壞死,留下缺角破洞,同時體型較為扁長,但內部傷口已經癒合,活動力良好,能自行覓食,因此也在昨日野放之列。
另外澎湖海龜救護收容中心自八十八年成立以來,已經實施三十五次海龜野放活動,計有五種一百六十三隻海龜重返大海懷抱,包括綠蠵龜一百三十八隻、玳瑁十九隻、赤蠵龜一隻、欖蠵龜三隻及革龜二隻。
玳瑁因背甲傷痕因此長得較扁,昨天重返大海懷抱。(記者劉禹慶攝)
自由時報
104.04.09
【動新聞╱綜合報導】6/8
U.S. Coast Guard在Youtube上傳一段影片,美國海岸警衛隊在加利福尼亞州阿拉米達進行巡視,此海岸是著名毒品過境區,因此他們需要進行例行巡查。然而他們卻發現兩隻海龜被漁線纏住,且背上都是塑膠製的臨時浮標。
當漁業業者工作時,「不小心」留在海上的垃圾,其實對生態影響力極大,當海岸警衛隊人員趕緊將海龜抱上岸時,牠們的頸部被漁線給纏住了,於是便用剪刀將線剪掉,最後在放回海中。
蘋果日報
10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