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標 題 |
來 源 | 日 期 |
41 | 聯合報 | 102.05.09 | |
42 | 蘋果日報 | 102.05.09 | |
43 | 自由時報 | 102.05.09 | |
44 | 蘋果日報 | 102.05.21 | |
45 | 中國時報 | 102.05 | |
46 | 蘋果日報 | 102.06.04 | |
47 | 聯合報 | 102.06.09 | |
48 | 聯合報 | 102.06.29 | |
49 | 中國時報 | 102.06.29 | |
50 | 世界日報 | 102.07.18 |
【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澎湖海龜救護收容中心昨在馬公市嵵裡沙灘野放10隻傷癒的海龜,收容最久的是1隻4年半前受傷的玳瑁,從2.6公斤增胖到42.3公斤,其他原本健康狀況不佳的7隻綠蠵龜、2隻玳瑁,經細心照料,長成「健康寶寶」;海龜有了小朋友一旁打氣,全都順利返回大海。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林務局局長李桃生、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蔡萬生、馬公市長蘇崑雄,及四所國小300名學童都來歡送海龜,牠們剛回到沙灘有點不習慣,一度停在原地,聽到熟悉的海浪聲,開始加快腳步,圍觀學童興奮喊「加油」,海龜迅速衝進大海,現場響起歡呼聲。
縣府農漁局局長鄭明源說,澎湖縣海龜救護收容中心民國86年成立,直到目前共收容227隻海龜,包括181隻綠蠵龜、36隻玳瑁、5隻赤蠵龜、3隻欖蠵龜、2隻革龜,有52隻因體弱死亡,14隻康復後領回。
這次野放的10隻海龜,收容時間最長4年半,最短1年半,有5隻收容時體重不足1公斤,最小的甚至只有100公克,經過3年10個月,已有3.9公斤。
10隻海龜傷癒野放,現場擠滿學童為牠們打氣。記者許玉娟?攝影
聯合報
102.05.09
【文.圖╱許逸民】澎湖縣昨邀百名師生,一起到馬公市蒔裡沙灘,野放10隻分別因擱淺或誤捕的瀕臨絕種保育類海龜(圖)。收容中心表示,野放7隻綠蠵龜和3隻玳瑁,最小的綠蠵龜原本只有0.1公斤,經過3年10個月照護,現也有3.9公斤。海龜們再度看到大海似乎很興奮,不斷揮舞四肢,讓小朋友樂翻。
蘋果日報
102.05.09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劃設望安為全國首座綠蠵龜保護區,成立台灣首創海龜救護工作站,十六年以來已成功野放一百四十七隻海龜,昨天是第三十二次野放,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也參與野放。
由於澎湖望安鄉為海龜故鄉,每年夏季綠蠵龜都會登島產卵,孕育下一代,八十四年成立全國首座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每年五至十月產季夜晚八時至翌日凌晨五時,限制民眾不得擅入保護區內,同時也是全國第一的澎湖海龜救護收容站。
昨日計有七隻綠蠵龜、三隻玳瑁,重返大海懷抱。
陳保基也前往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視察,充分了解澎湖為台灣養殖重鎮,肩負起復育海洋資源及落實照顧漁民的重責,對於工作人員辛勞頻表慰問。
澎湖野放海龜首次有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左)參加。(記者劉禹慶攝)
自由時報
102.05.09
【英國翻攝網路goo.gl/WQ6uG】海龜阿里11年前遭船撞傷,背殼嚴重受損,治療後傷口癒合,但殼下留有大水泡,使牠無法沉入海中,只能龜腹朝上漂在海面。阿里被送到英國韋茅斯海洋生物探險公園後,園方量身訂做全球首創潛水背帶,放入鉛塊,讓牠能再度優游。若適應良好,這種背帶可望拯救其他瀕危海洋動物。
蘋果日報
102.05.21
【美聯社】一隻海龜在美國麻州波士頓東南方的鳕魚岬(Cape
Cod)受困獲救,被送到當地海生館,一名針灸專家20日在館內為牠療傷。
中國時報
102.05.22
【陳怡妏╱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政府昨天尷尬承認,政府提撥來協助311東日本大震災災民就業的龐大復興預算當中,有一半預算,約1000億日圓(300億元台幣)不是用在災民身上,而是用在數海龜、宣傳北海道乳酪和紅酒等與災民無關的地方。
半數被非災區花掉
日本《朝日新聞》走訪各地政府,調查中央政府2011年提撥用來創造就業機會,以協助311災民就業的2000億日圓(約600億元台幣)經費流向,結果發現半數經費,被2011年遭規模9.0強震和海嘯重創的福島、岩手和宮城三縣以外的地方政府花掉,其中僅3%受惠民眾是災民,其餘97%根本與災區沒有關係。
濫用經費的地方政府,包括離災區1300公里遠的鹿兒島縣,花了300萬日圓(約90萬元台幣)僱了10人計算上岸產卵的海龜數量,並提醒觀光客不要打擾海龜產卵,愛媛縣則是用這筆經費製作美食餐廳指南,山口縣則是用來宣傳代表該縣的卡通人物,長崎縣則用於替農業和林業道路除草。
辯「災民分散各地」
官員宣稱,災民在地震後分散前往全國各地避難,且各地產業供應鏈普遍受到震災影響,才會將協助災民就業的經費,分發給各地政府運用。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強調,濫用經費發生在前任民主黨政府時期,現任政府將追查經費流向,並嚴格控管,杜絕濫用。
蘋果日報
102.06.04
【記者陳家倫、陳俊智?吉安報導】花蓮縣吉安鄉東昌村也有類似浦島太郎跟海龜的故事?鄉公所昨天在阿美海祭場慶祝捕魚節,阿美族人撒網、捕魚、划竹筏竟是要紀念海龜!里漏部落頭目林勇雄說,從前有個阿美族勇士被囚禁在女人國,幸虧海龜相救,才能平安歸來。
林勇雄說,很久以前,1名阿美勇士到花蓮溪出海口捕魚,被海浪帶到女人國囚禁好幾年,勇士天天望海發呆,有隻海龜答應帶他返鄉,一路下潛,換氣5次,因此捕魚節要準備米酒、檳榔、杜倫、豬肉、葉子等5種祭品給海龜。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葉秀燕說明,原住民族有很多傳說跟神話,揭示人與生態的關係,海龜幫勇士回家的神話故事中,可看出阿美族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世界觀;勇士被帶到女人國,與阿美族的母系社會制度有關。
住吉安的阿美族人幾乎全聚在花蓮溪旁,縣議員余夏夫也到場,除撒網、捕魚,也舉辦吃西瓜大賽;下午比竹筏接力賽,婦女帶著小孩在岸上加油,「怎麼搞的,划到歪一邊去了」,有人連船槳都划丟了,讓會場不時傳出笑聲。
鄉公所買了1970斤吳郭魚放入池中,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放40隻烏鰡在生態池,頭目向祖靈祈福,捕魚限時1小時,沒多久就有選手撈上重4台斤的大魚,以生薑和米酒調味,「粗獷、豪邁的料理讓魚的鮮味更美」。
捕魚節還增加阿美族海洋食物資源庫教育展及傳統漁具示範教學,鄉長黃馨表示,早年原住民在溪、河捕魚景象不復見,傳統捕魚器具如魚簍、漁網等的編製技藝也嚴重流失,舉辦捕魚祭,不僅傳承歷史,也讓民俗重現。
慶祝捕魚節,花蓮吉安鄉的阿美族勇士在花蓮溪旁舉行竹筏接力賽,湖面盪起水花一朵朵。記者陳家倫?攝影
聯合報
102.06.09
【記者潘欣中?車城報導】為了解傷病復原海龜野放後去向,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在今年4月和5月野放的欖蠵龜和綠蠵龜身上,裝上衛星追蹤發報器;根據衛星追蹤傳回的資料顯示,2隻海龜目前正悠游在東沙及南沙附近海域,距野放地至少1000公里。
海生館獸醫李宗賢說,這2隻海龜去年因受傷被送到海生館收容治療,經半年治療後恢復健康,野放大海;為藉由野放海龜,掌握不同區域和種類的海龜,其棲息地和棲息地特性,野放前由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協助裝置衛星追蹤發報器,由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位於夏威夷的海龜研究團隊提供。
他說,根據衛星追蹤器資料顯示,4月13日在屏東後灣野放的欖蠵龜,正在東沙島附近徘徊,東沙島附近是否為攝食場,有待進一步的資料顯示,距野放地逾千公里;這隻亞成年欖蠵龜,體長49公分,因傷送海生館收容,剛抵館時無法潛水、進食,經5個月治療,體重增加3公斤。
另隻於5月7日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野放的綠蠵龜,目前在南沙附近海域,距野放地點約1000公里;該綠蠵龜去年被東沙海巡署駐島人員發現遭廢棄魚網纏繞,送至海生館治療,野放時的背甲長約40公分,屬亞成龜,野放前體重8.7公斤。
他說,海龜除了上岸產卵,很少離開大海的,民眾若在沙灘或漁網中發現海龜,可撥打海巡署報案專線118。
聯合報
102.06.29
上網尋蹤 與海龜同游大海 屏東海生館與美合作 於4、5月野放的海龜背上裝追蹤器
【郭韋綺?屏東報導】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今年四月、五月分別野放欖蠵龜和綠蠵龜,根據衛星追蹤傳回資料顯示,兩隻海龜正悠游東沙及南沙海域,專家研判,牠們都是未成年海龜,還不到可以產卵年紀,所以足跡多與覓食有關,研判牠們正快樂徜徉大海追逐食物。
海生館獸醫李宗賢指出,兩隻海龜皆是去年受傷被送來治療,經過半年療程已恢復健康,游泳、潛水、攝食都正常,在四月十三日屏東後灣野放欖蠵龜後,五月七日又在東沙海邊野放綠蠵龜,牠們也是去年傷兵名單中野放的最後兩隻。
為了追蹤海龜蹤跡,海生館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合作,共同揭開海龜生態神秘面紗,因此海龜背甲都裝置由美國提供的衛星追蹤發報器,訊號傳到夏威夷海龜研究基地,再上傳海生館網站。
李宗賢說,根據最近二、三個月來衛星發送訊號,欖蠵龜正在東沙一帶海域徘徊,他表示,這隻亞成年欖蠵龜,體長約四十九公分,被送來收容中心時無法潛水,僅能虛弱漂浮於水面上,且完全無法進食,但在飼育員細心照顧下,一直到牠野放前,足足增加三公斤。
另一隻綠蠵龜所在位置,位於南沙附近海域,距離野放地點一千公里,去年被發現遭廢棄魚網纏繞,所幸海巡署駐島人員及時發現,野放時背甲長約四十公分,屬於亞成龜,野放前體重已達八•七公斤,幸好兩隻海龜長胖,才能支撐牠們游這麼遠。
他認為,兩隻海龜都是年輕幼龜,要到成年可以繁殖產卵還需要好幾年,只可惜追蹤器電池壽命只有一年,不過能了解不同種類海龜棲息環境、生活海域深淺,收獲也不小,如果民眾想看野放海龜海洋蹤跡,也可上網到海生館收容中心點閱。
今年5月在東沙海邊野放綠蠵龜正悠游南沙海域快樂覓食。(海生館提供)
中國時報
102.06.29
【美聯社?麻州邦斯泰保市17日電】甘迺迪家族的兩位成員出於善心,救出被浮標繩子纏住的一隻海龜,但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
(NOAA)17日指出,他們的善行觸犯了「瀕危物種保護法」 (Endangered Species Act),同時也讓自己陷於險境。
拯救這隻海龜的麥克斯.甘迺迪及小羅伯.甘迺迪兩兄弟,已表示後悔這麼做。他們是於國慶日周末乘船至南塔凱特灣時,發現這隻重約500磅的海龜,頭部被浮標繩子纏住。
NOAA漁業處的布拉德說,當該局人員忙著援救這隻海龜並拍照、蒐集證據時,甘迺迪兩兄弟「非常合作和幫忙」,但他說,拯救海龜的工作因為很危險,最好交由專業人員處理,任何民眾發現受困海龜都應立即聯絡該局,等待救援人員前來。
布拉德說,未受過相關訓練的民眾,在解開纏繞海龜的繩子時,很可能被體重可能高達700磅的海龜拖至水底,而海龜在水底憋氣的時間遠長於人類。
甘迺迪兄弟倆表示:「當我們發現一隻海龜身陷困境,第一直覺是盡力解決牠,不過我們後來才了解,這種行動非常危險,因為海龜是力量極大的動物。」
世界日報
10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