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龜粿、印


編號

標                 題

來    源 日    期
61

新丁粄節「歧視千金」 民眾抨:中市食言未改名

蘋果日報 103.02.17
62

新丁粄節鬪粄 泰安宮奪冠

自由時報 103.02.17
63

歸仁六甲 添丁送紅龜

自由時報 103.03.03
64

阿母的古早味 8旬嬤教做紅龜粿

聯合報 103.03.07
65

東勢新丁粄節改名 民調七成反對

自由時報 103.04.22
66

爺爺奶奶牽阿孫 樂包紅龜粿

聯合報 103.05.31
67

手作新丁粄 青年公園湧4千人

自由時報 103.08.03
68

哇!餅模原來這樣做

聯合報 103.10.08
69

阿嬤美食 南瑤宮教紅龜粿

中國時報 103.10.18
70

老店自家尋寶 「百年餅模」重現

聯合報 103.10.22

      7   10

新丁粄節「歧視千金」 民眾抨:中市食言未改名

  【曾雪蒨、陳世河台中報導】台中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元宵節起一連三天舉辦新丁粄節,吸引超過六萬人觀賞,但有民眾抨擊,副市長徐中雄去年參與活動時,曾建議更名為「新金丁粄節」,以符合兩性平等,結果還是沿用舊名,「說話不算話」,內政部性別平等委員會黃瑞汝說,將向台中市府建議把該活動更名。

  家住台中市石岡區的客家人陳小姐說,「東勢新丁粄節」連續多年被列入全國客庄十二大節慶,去年她帶孩子參加,現場除有一百二十斤丁粄(指生男)、還有一百二十斤桃粄(生女),傳達兩性平等,她覺得很高興,並當場向一對兒女說明兩性平等概念。

徐中雄曾允諾

  陳小姐回憶說,徐中雄當場將桃粄取名為「金粄」,強調象徵喜獲千金,「生女兒跟生男一樣好」,並提議未來新丁粄節改名為「新金丁粄節」,沒想到言猶在耳,今年活動仍未更名。

地方耆老反對

  中市府客委會主委賴朝輝表示,去年徐中雄建議後,立即跟當地耆老溝通更改「新金丁粄節」的可行性,但後來大家認為「新丁粄節」已打出名號,最後決定維持傳統名稱,但今年仍有做兩個一樣大的「丁粄」與「金粄」,強調重視兩性平等,往後每年也會比照辦理。

  昨帶兒子來看大丁粄的劉先生說:「兩個兒子出生也有製作丁粄謝神,希望這樣的地方傳統可延續下去。」連生兩個女兒的莊雪慧認為,要就現在改名,一直喊新丁,誰會記得千金一樣重要?

120斤丁粄搶鏡

  黃瑞汝認為,二一一年已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細則」,該委員會也多次討論應將「新丁粄節」改為「金丁粄節」或「新丁千金粄節」,市府做法缺乏誠意,「讓人訝異與遺憾!」

  而一百二十斤大丁粄吸引民眾圍觀和拍照,直呼:「好大哦!」賴朝輝表示,一般丁粄約四兩大小,超大丁粄足夠兩百人以上食用。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0217/LB11/LB11_001.jpg

120斤重的大丁粄吸引許多民眾觀賞、拍照,還有人忍不住摸一下。陳世河攝

蘋果日報    103.02.17    TOP


新丁粄節鬪粄 泰安宮奪冠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東勢新丁粄節昨天舉行壓軸的「鬪粄」活動,東勢區參與鬪粄廟宇中,泰安宮以七十一台斤大新丁粄奪冠,客委會也製作一百廿台斤的大桃粄與眾人分享。泰安宮爐主廖紫台說,往年鬪粄競爭激烈,還會有人「補屁股」,今年降低「鬪」的競爭味道,卻多了分享喜悅與文化傳承。

  鬪粄是東勢客家特殊風俗,各廟宇新婚或生小孩的會員,需做粄分享眾人,男嬰製作新丁粄,女嬰是桃粄,粄就是紅龜粿。以泰安宮為例,該宮有四十二名會員,新婚或生兒女的會員,需製作四十二個新丁粄送給每位會員,鬪粄就是比賽誰的粄最重,往年因競爭激烈,有人舞弊在秤重前偷偷在粄的下面黏重物,被戲稱「補屁股、貼屁股」。

  廖紫台說,今年該宮有四名會員家族新婚或生子,這四人都做四十二個各三台斤的新丁粄分享喜悅,該宮另製作各七十一台斤新丁粄共十個,雖贏得各廟宇之間的鬪粄,但他認為比賽不重要,文化傳承才是重點。

客委會展示120斤桃粄

  台中市政府客委會則製作各一百廿台斤的丁粄、桃粄與糯米粄,昨天展示桃粄後,傍晚切給遊客分享喜慶。

  另外,中市繁榮葫蘆墩促進會昨在豐原區東湳里開闢一處蔥園,讓單身男女體驗「偷挽蔥、嫁好尪;跳菜股、娶好某」習俗,希望能夠「催婚」。

  理事長陳清龍說,「偷挽蔥、嫁好尪」之說,具有趣味典故,早年農業社會保守,單身男女缺乏交往管道,遂有單身女子到心儀對象住處的菜園偷拔幾株蔥,或是男方到女方家中菜園走動,藉此互動媒合姻緣;昨天促進會也率領眾人,種植象徵福氣的葫蘆,彰顯「正月種福(葫蘆),五月端午送福」的禮尚往來民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feb/17/images/77.jpg

中市客委會製作重達120台斤的桃粄,展示後,切塊送給遊客分享。(記者張瑞楨攝)

由時報    103.02.17    TOP


歸仁六甲 添丁送紅龜

  【記者吳俊鋒?歸仁報導】昨天是土地公誕辰,歸仁區六甲里舉行源於日治時期的「擔龜」活動,去年家中新增男嬰者,要與當地聯合供奉福德正神的信眾分享弄璋之喜,但受少子化影響,這次僅七戶添丁,許多耆老認為現在兩性平權,建議生女的也可以一起慶祝。

  同樣分享添丁喜悅,永康廣興宮擔餅,歸仁六甲里則是擔龜,分送傳統的紅龜,參加者稱為「福份」,共有一百一十八戶,合祀一尊福德正神,每年擲筊決定爐主,迎入民居裡供奉,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舉辦慶典,在各地開枝散葉的子孫都會返鄉參拜。

  土地公慶典的重頭戲就是擔龜,去年家中喜獲麟兒者,都會帶著新生男嬰前來參拜,並要準備紅龜,祭典後發放給其他福份吃平安。

  六甲里長林石象表示,從地方珍藏的福份簿冊來看,習俗始於民國廿八年,但有耆老強調,初期留存的文字資料不夠齊全,一些疏漏的已無法考證,尤其許多記載的姓名,都屬於阿祖級的先人,研判起源應該更早。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3/images/168.jpg

沿路分送紅龜,分享添丁的喜悅。(記者吳俊鋒攝)

由時報    103.03.03    TOP


阿母的古早味 8旬嬤教做紅龜粿

  【記者紀文禮?草屯報導】草屯鎮御史社區為了讓婆婆媽媽重拾在地手藝,開辦「做粿班」,吸引數十人報名,昨天展現研習成果,鹹甜葷素都有,不論是紅龜粿、艾草龜,還是芋頭粿,香Q好吃,滿滿「古早阿母的味道」。

  「紅龜粿用的是圓糯米紅豆餡,大蒸籠炊15分鐘就大功告成!芋頭粿用的是尖秈米,芋頭切丁成一塊塊,要炊上半小時才熟透哦!」負責顧炊粿的80多歲的洪阿嬤,提醒年輕的婆婆媽媽。

  御史社區理事長洪帛梧指出,御史里早年是傳統農村,因有陡斜的坡道,以前老牛拉車上坡得使勁全力,常常留下「黃金」滿路,地方因此得名,後來才取諧音稱為「御史」里,里名也成為從典型農村發展的最佳註腳。

  洪帛梧說,居民對傳統米食「粿」文化也特別有感情,所以社區協會就選定成立「做粿班」,帶動社區婆婆媽媽從老手藝中開創新產業。

  草屯鎮長洪國浩也說,鎮公所鼓勵全鎮22個社區發展不同的創新產業,御史社區婆婆媽媽重拾傳統好手藝,做出來的艾草粿、芋頭粿真正好吃,又充滿媽媽的味道,讓人吃了還想再吃,還要透過網路行銷,成為具市場競爭力的新產業。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530982-3361772.JPG?sn=13941385524041

草屯鎮御史社區開辦「做粿班」, 讓婆婆媽媽重拾傳統手藝,還要網路行銷開創新產業。記者紀文禮?攝影

聯合報    103.03.07    TOP


東勢新丁粄節改名 民調七成反對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被列為行政院客委會「客庄十二大節慶」的東勢新丁粄節,有人質疑延續超過百年的「新丁粄」之名,有違兩性平權趨勢,建議改為「新金丁粄節」等名稱,不過,市府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超過七十二%不贊成,僅十七.八%贊成,市府仍維持新丁粄節之名。

廣告

  新丁粄意指添男丁,需製作粄分享眾人,粄就是紅龜粿,生女兒則是製做桃粄,市府近年舉辦新丁粄節,會同時製作新丁粄與桃粄,藉此推廣兩性平權,但仍有推動兩性平權人士認為,延續百年的活動名稱必須更改。

  主張改名的副市長徐中雄就說,傳統客家庄重男輕女的現象很嚴重,他認為改名有促進兩性平權,並改善重男輕女的積極意義,但仍有地方人士反對,主因在於名字僅象徵意義,百年活動要改名,恐怕「原味盡失」。

  對此,市府客委會進行問卷調查,不過,並非針對東勢居民調查,而是委由僑光科技學生對遊客與商家進行隨機調查,發出五百六十三份問卷,回收五百卅五份,不贊成更名佔七十二.五%,贊成十七.八%,無意見九.七%,客委會強調「順應民意,未來仍沿用原名舉辦」。

  另外,東勢區長葉玉錦也反映,她曾詢問兩百多位媽媽教室的成員,是否認同「新金丁粄節」的新名,眾人一致表示要「忠於原味」,她們表示不管是千金或新丁,生男生女一樣好,不需更改傳統活動名稱。

新丁粄意指添丁做粄,生女則是桃粄,圖中阿公是添男孫賽丁粄得獎者。(記者張瑞楨攝)

新丁粄意指添丁做粄,生女則是桃粄,圖中阿公是添男孫賽丁粄得獎者。(記者張瑞楨攝)

由時報    103.04.22    TOP


爺爺奶奶牽阿孫 樂包紅龜粿

  【記者賴佑維?大溪報導】「千歲傳百歲!」大溪鎮月眉社區發展協會昨天邀集爺爺奶奶與大溪千心幼兒園學童一起包紅龜粿,總幹事廖春景說,老人家回味、幼童體驗,孩子們可愛的動作更讓現場笑聲連連。

  約50位銀髮族與24位學童號稱千歲傳百歲,廖春景說,老人家、學童一起包紅龜粿,老人是回味過去場景,幼童則是難得體驗。她說,時代轉變,大家都去市場買,老人家們也鮮少在家製作,幼童更是從未包過紅龜粿。

  「拍小力一點!」奶奶們仔細叮嚀小孩包餡技巧,只見孩子一不小心就把半成品弄破,童顏童語「啊!烏龜破了。」廖春景說,包紅龜粿一定要有印出烏龜模樣的龜印,老人家翻箱倒櫃,終於湊了12個出來。

  「吃紅龜粿象徵長命百歲。」廖春景在活動前也對學生說明紅龜粿意義,指烏龜是龍鳳麟龜4靈之一,加上紅色外觀,紅龜粿就成吉祥、長壽的象徵。

  廖春景說,製作紅龜粿時為了追求傳統,還特地到山區摘取月桃葉,有別現今的塑膠膜,月桃葉墊在粿下放進蒸籠炊熟後,會多出一股淡淡香氣。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711781-3440915.jpg?sn=14014829115221

大溪鎮月眉社區發展協會昨天舉辦千歲傳百歲包紅龜粿活動,讓社區爺爺奶奶回味、學童體驗包紅龜粿。記者賴佑維?攝影

聯合報    103.05.31    TOP


手作新丁粄 青年公園湧4千人

  【記者游蓓茹?台北報導】北市客家委員會昨在青年公園舉辦「客饗台北」父親節慶祝活動,現場湧入四千人次共襄盛舉,上百個家庭共同體驗新丁粄手作,另有客家美食試吃、社區社團表演等。

客委會表示,原本活動預計三百人參加,沒想到湧入數十倍民眾,應是遇上七夕餐廳爆滿、大稻埕煙火活動取消,許多家庭選擇來青年公園有吃又有喝,還能手作新丁粄,所幸備料充分讓民眾盡興體驗。

  客委會說,早期台灣農業社會家中,添丁是家族大事,因此使用像紅龜粿的新丁粄堆疊起來敬拜天地與祖先,祈求孩子平安,新丁粄是客家傳統粄類最具代表性,上頭壓出來的花紋象徵長壽幸福。

  帶兩個兒子參加活動的陳先生說,第一次嘗試手作新丁粄,因為不包餡,Q彈、有嚼勁、不黏牙,紅豆與米製的餅皮混合,吃起來很像麻糬,與閩南紅龜粿包入紅豆餡料的口味不同,相當特別。

像是紅龜粿的客家美食新丁粄。(北市客委會提供)

「客饗台北」父親節慶祝活動,現場湧入4千人。(北市客委會提供)

由時報    103.08.03    TOP


哇!餅模原來這樣做

  【文?余采瀅】裕珍馨大甲三寶文化館為慶祝10周年,特別規劃「食」器時代特展,邀請鄭永斌展出收藏及創作的餅模!共148個餅模,有半個人高的超大餅模,也有袖珍可愛的小餅模,甚至還有清朝年間的瓷粿印,展期至1123日。鄭永斌昨天也到場創作餅模,吸引不少小朋友們圍觀。

聯合報    103.10.08    TOP


阿嬤美食 南瑤宮教紅龜粿

  【吳敏菁?彰化報導】彰化市南瑤宮的老大媽會今年200歲了!18日在南瑤宮廟前廣場辦理「廟埕的古早香」傳統糕餅教學製作,希望提供人們在這一波波食安風暴中,品嘗古早的美味,並學習烹製美食的技藝,再現阿公、阿嬤年代的飲食。

  彰化市長邱建富表示,彰化市南瑤宮建廟迄今270多年,分布在外的10個媽祖會也歷經兩個世紀,今年老大媽會剛好成立200周年,18日特別舉辦祈福慶典,讓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老大媽會幹部、信徒齊聚慶周年,祭典過後約1140分,將分送現場製作的媽祖ㄟ平安粿(紅龜粿)給香客、來賓福食平安。

  上午廟埕廣場特別安排傳統糕餅教學製作,以「傳統美食」為主軸,分成5區,由老師現場教作紅龜粿、麻糬、湯圓、米粉、米糕等5種古早味。製作完成後並將成品邀請民眾品嚐廟埕下古早香的好滋味,認識在地文化美食與傳承,喚起大家共同記憶。

彰化市南瑤宮18日上午在廟前廣場辦理「廟埕的古早香」傳統糕餅教學製作。(吳敏菁攝)

彰化市南瑤宮18日上午在廟前廣場辦理「廟埕的古早香」傳統糕餅教學製作。(吳敏菁攝)

國時報    103.10.18    TOP


老店自家尋寶 「百年餅模」重現

  【記者鄭宏斌?台南報導】台南市百年老餅店「舊永瑞珍」第3代老闆張瑞麟日前在家中「尋寶」時,發現一組百年餅模,他小心翼翼地沖洗、曬乾,展在店內,餅模上刻有「永瑞珍」字號,張瑞麟說,這最能證實該店的悠久歷史。

  「舊永瑞珍」店址位於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上,在糕餅產業興盛時,收入好,張家一口氣買下隔壁幾棟房子,與原店舖共4棟房子打通連接,共160多坪,整棟建築呈狹長型,結構複雜,「有時候真的會迷路」,張瑞麟說,因整建及家人陸續遷出,有3分之1房間不再使用,平時很少進入。

  日前夫婦兩人上樓整理房屋,「起碼有230年沒有人進來,結果就挖到寶了」。張指著餅模上刻的「永瑞珍」說,永瑞珍老店日治時期是在水仙宮市場,但經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後,民國40年才遷到現址,成為現在的舊永瑞珍。

  「餅模見證整個時代的興盛和沒落」,張瑞麟說,日治時期的餅模使用的木材較好,經過長時間仍很少裂痕;光復前期的餅模則有嚴重龜裂,質地較差。

  張瑞麟感嘆,現在西式喜餅競爭,以婚嫁喜餅訂單為大宗的舊永瑞珍業績逐年下滑。面對這樣的趨勢,他表示,將開發散客市場,「絕不會砸了百年餅舖的老招牌」。

http://uc.udn.com.tw/NEWS/MEDIA/9014772-3585953.jpg?sn=14139219390291

舊永瑞珍第3代老闆張瑞麟在自家意外找到日治時期餅模文物,整理後在店中展覽。記者鄭宏斌?攝影

聯合報    103.10.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