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收藏家


編號

標                 題

來    源 日    期
1 夢見烏龜  變成大玩家 自由時報 87.09.25
2 烏龜伴一生  林榮宗樂趣多 自由時報 89.11.27
3 府城文學獎得主王貞君  愛龜成痴 中華日報 91.01.14
4 二王一頑童  生態保育推手 自由時報 92.03.17
5 陳紀元愛烏龜  有套烏龜哲學 聯合報 92.10.05
6 烏龜收藏家的幸福龜居 DIY玩布置 93.01.05
7 龜痴開店興趣變專業的一人生意 蘋果日報 93.06.15
8 廣達有「烏龜哲學」 聯合報 93.06.16
9 李荔紅欣賞烏龜哲學 中華日報 94.01.31
10 大仁科大副校長黃國慶 收藏烏龜 為師生祈福 中國時報 95.01.12

 1         10

夢見烏龜  變成大玩家

方志銘  31  收藏烏龜13  一共五百隻  最愛是黃料龜形鼻菸壺

        所謂家教甚嚴,方志銘就是個好例子。方伯伯畢生致力收藏愛國獎券、火柴盒、鑰匙圈、簡報…等小物,做兒子的也對小東西特別有興趣。專科時考前夢見大龜背小龜,當天考試得心應手,後來看見一模一樣的木雕小龜,方志銘立刻買下,就此展開龜緣。 既然是長壽吉祥物代言人,國內龜迷大有人在,方志銘看到相關報導必剪報,連龜甲萬醬油送金龜的舊廣告都剪!同時自省,「這樣只是收藏烏龜有什麼意思?」他決定從文化面下手,上國家圖書館翻查古代典籍,但凡與龜相關的斷簡殘篇一定恭錄;勤遊各地廟宇古厝,尋找建築語言裡的龜蹤並拍照存檔;剛退伍時很閒,常去故宮看形骨董,館內禁止攝影,他甚至動手素描心儀的乾隆骨董「唐龜碩滴」!

        迷烏龜的人總有個隱痛,如此可愛樸實的動物,為何被用來罵人?「台語『摃龜』其實是外來語,ㄍㄨ音被錯認為龜,烏龜和六合彩完全無關!」《周禮》云龍生九子,其中龍頭龜身的必擅負重物,所以被用於重要碑文的底座圖騰,赤崁樓九座龜碑就是這麼來的。大家熟知的「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其實是星象方位,玄武便是北斗七星,古人視這個杓狀星座為龜蛇相纏的圖像,所以烏龜還是重要的指北符號呢!

        他考據中國南方沿海的紅龜粿傳統,發現靠海吃海的漁民視海龜為幫助海難的好心生物,將食物作成龜形供奉神明,再吃下肚分沾瑞氣,日式和果子也有同樣造型的龜糕。烏龜分明是常民生活貼心的伴侶,他收藏了百餘隻龜模。去年方志銘在一本十二年前的舊雜誌上看見龜模師父陳和村的報導,僅憑文中的一句「迪化街二樓」敘述,多次尋訪,終於找到已停業多年的陳家,特別定製三件師父親雋名的龜模留念。「老龜模都是舊時人家多次使用的東西,略損的木紋與被摸到油亮光滑的柄,看來特別有感情。」他還有少見的陶製龜模,因為使用中易碎,市面流傳甚少,質感相當厚實樸拙。

        自從在骨董店看見精巧的龜形鼻菸壺,他一腳踏進骨董界,秉持多看多聽少買原則,繼續尋龜。跳蚤市場買回的銅龜年代踓不可考,看得出的確是個老傢伙,龜背上有兩隻鳥爪印,以前上面一定還站了隻鶴。別人視為瑕疵品,他高高興興的廉價買回,因為他本來就只要龜嘛!印尼龜圖沙龍、西非烏龜珠寶盒、耶路撒冷烏龜蠟燭、大陸龜形鎖頭,看來世人對這個鈍重的動物真的普遍頗有好感。 透過烏龜,方志銘見識了許多親切的民間藝品,去過不少有歷史意義的地方,還念了不少書。烏龜幫他建立了典雅並持續追求知識的生活品味,果真是個吉祥的好東西喔!  

 

花式蠟燭烏龜

銅製龜形花器

陳師傅用烏心石木製紅龜粿模

跳蚤市場買的老木箱,配上朋友自大陸帶回的龜形鎖頭,造型典雅均衡,鎖頭堅固安全極了!

日式烏龜都有羽狀長尾,所謂九尾神龜是也。用這個龜模做的和果子不知好吃否?

黃料龜形鼻煙壺,「黃料」是用黃色寶石磨成的顏料染色而成的玻璃,壺蓋是紅瑪瑙做的。很小可是很貴。

浦島太郎騎海龜,變成風鈴了

就是這個龜--方志銘夢見了就考好了。

印尼的木雕海龜,注意腳上有蹼

自由時報    87.09.25      TOP


烏龜伴一生  林榮宗樂趣多

愛龜養龜開龜園  連妻小也成了愛龜一族  保育路上不孤獨

   【中縣記者洪紹欽?專訪】雪霸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林榮宗卅多年來與烏龜為伍,不但開闢烏龜生態園,並致力於台灣原生種烏龜的復育。雖然保育之路辛苦,但林榮宗甘之如飴。 今年五十四歲的林榮宗是在他國小五年級開始對烏龜產生興趣。他說,當時中部發生八七水災,他住的台中縣大雅家的田邊忽爬來一隻母斑龜,他發現後帶回家放在水缸飼養,不久後母龜產卵。自此讓他對烏龜產生濃厚的興趣。

    不過至退伍後,林榮宗才全心投入養龜。當時他以高價向人購買許多珍奇烏龜,同時也在山林野溪中捕捉,林榮宗也因此發現近來許多棲住山林中的野生烏龜,因棲息地遭人濫墾、濫挖,致族群數量銳減,瀕臨滅絕。由於不忍龜族消失,他毅然投入了人工繁殖及野放計畫。 他發現許多台灣原生種的烏龜,被當成放生龜丟棄於溪中,待流到出海口時已奄奄一息,因此他特別前往大肚溪等出海口撿回被放生的台灣原生種烏龜進行人工繁殖。平時,小龜長到三歲時才進行野放,目前他每年野放龜口數約三百隻。「人生最快樂的時刻,莫過於看龜子龜孫重回大自然,悠遊自在地於河中游泳‥‥」林榮宗帶著欣慰的語氣說。

    為讓台灣原生種烏龜容易存活,他還在住家花園挖掘魚他,仿照牠們原始棲息環境,種植水柳、筆筒樹,並鋪上砂上,以利母龜產卵。烏龜養了卅多年,有些烏龜年齡比他兒子還大,長期下來,他與烏龜他產生了深厚感情,妻小也在耳濡目染下成了「愛龜一族」。 龜族中,林榮宗最自豪的是飼養了五種台灣原生種的烏龜,包括材棺龜、食蛇龜、金錢龜、斑龜及鱉,其中斑龜有七百多隻、材棺龜有二百多隻,食蛇龜、金錢龜及鰲的數量較少,此外,他還養了一隻會敲門的象龜。這隻象龜是十多年前,林榮宗到彰化員林訪友,回家途中於員林大排內發現,目前這隻象龜肚子餓時會用頭猛頂紗門。

    林榮宗在復育台灣原生種龜之餘,他對於目前台灣各地河川幾乎都是被放生的巴西龜卻甚為憂心。林榮宗說,巴西龜不怕污染,繁衍快速,母龜還會吃掉台灣原生種幼龜,甚至連人都攻擊,希望農政單位管制巴西龜進口。  

林榮宗用烏龜寫生態史,致力於復育台灣原生種烏龜。

自由時報    87.11.27       TOP


喜歡牠知所進退 激起再出發力量

府城文學獎得主王貞君 愛龜成痴

      【記者阮琦雯?南市報導】來自世界各地,超過八百多隻各式各樣的烏龜,因緣際會一起泅泳到愛龜成痴的王貞君家中,她 說,喜歡烏龜知所進退的性格,生活中常透過龜息大法,每每獲得再出發的力量。甫獲得第七屆府城文學獎新詩正獎的王貞君,在眾人心目中往往扮演老師的角色,她知道,只有回到家中小天地才能回復小女孩的角色。性格溫婉的王貞君,朋友曾送一幅字這麼形容她,「不聞不問、不理不辯、不卑不亢、不伎不求、不矜不躁、不慌不忙、不亦樂乎」。一如烏龜不積極、不消極、不樂觀也不悲觀的個性。

    烏龜是以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進入王貞君的生活。她說,十九歲那年,兩隻黑白矽結晶烏龜,開始讓自己有計劃收集、統馭「烏龜王國」,但烏龜似乎有著相互召喚的靈性,逐漸地,各式各樣、各種各類的烏龜主動進駐,甚至盤據,歷經多年,烏龜數量竟達八百多隻。 王貞君的烏龜有陶、瓷、瓦燒、蠟溶、尼龍繩、中國結、玻璃、水晶、古玉、玳瑁、樹脂、木刻、竹雕、泥塑、陶笛、風鈴、項鍊等,用途食衣住行育樂無所不包,來自德國、比利時、厄瓜多爾、日本、芬蘭、馬來西亞、長城、赤嵌樓等國,彷彿尋著她一點點木訥、一點點執拗、不溫不慍的性情,共同作伴。

    細心的王貞君,每一隻烏龜來到她手中,都被刻印一張落地簽證,註記日期、國家,以及拍照存證,八百多張血統證明書,同樣尋著她精神上潔癖的步伐,帶著她回頭尋找自己的童年,赤崁樓跨騎龜碑、小時玩耍的玩具,彷彿也刻印著自己愛龜的血統證明。  

來自世界各地,超過八百多隻各式各樣的烏龜,因緣際會一起泅泳到愛龜成痴的王貞君家中

中華日報    91.01.14     TOP


二王一頑童  生態保育推手

    【記者林群浩、郭睿誠、歐素美?中縣報導】台灣本土生態,用心體會最美! 台中縣永安國小「螃蟹國王」鄭清海老師,台中市嶺東技術學院「青蛙王子」潘智敏老師以及「復育頑童」林榮宗,長期默默努力,成了推動生態教育的幕後英雄! 被譽為「螃蟹國王」的鄭清海,原先只是對攝影感到興趣。喜歡拍動植物及大自然現象。但十多年前,他上課時,常遇到小朋友問一些身旁的動植物叫什麼名字、特性等問題,不過當時本土基本資料非常缺乏,因此尋找答案也相對的較為因難。

    有鑑於 周遭攝影同好都有特殊研究專長,讓他開始想要設定一個主題來深入研究。也因而一頭栽入鐵甲武士──螃蟹的小小王國。 鄭清海開始在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三大流域著手調查,到民國八十九年為止,共發現了五十一種螃蟹。約佔全台已被發現螃蟹的十分之一,鄭清海即利用這些成果來做為小學生的自然科學生態教學教材。 恰好當時大安海濱樂園邀請鄭清海合作,要他在暑假帶領一梯次生態保育研習營。鄭清海便邀來另二名永安國小同好組成螃蟹研究團隊,而且從「螃蟹一丫爪八個」改編為螃蟹歌和螃蟹舞,在歌曲中詳細介紹螃蟹的概念,並邀請螃蟹來做朋友,讓小朋友從中學習「生命教育」。

    最讓鄭清海感到欣慰的是,第二年再前往大安海濱樂園帶隊時,曾隨口問:「有誰去年參加過這個活動?」結果有一個小朋友舉手,鄭清海笑著說:「這和去年的活動都一樣,你可能會覺得無聊喔。」小朋友卻天真地回答說「不會,因為我是來送螃蟹回家的。」活動結束前,他發現這位小朋友詳細的「督促」其他小朋友要安全地把螃蟹送回沙灘、送回家,這一幕感動了鄭清海,因為這位小朋友已經知道「生命」的意義,生命教育希望的種子在發芽了。

    鄭清海另於校內經營螃蟹教室,透過巧妙設計的掛圖、名片、貼紙、字卡、文字接龍等學習單寓教於樂。 經過多年努力,鄭清海的螃蟹研究與教學成果逐漸打出知名度,全國各地教育團體紛紛邀請他帶隊講解,民國八十九年,鄭清海更將「環境教育的新視野:台灣螃蟹生態的多元教材」研究論文送到香港中文大學粵港澳研討會,意外地獲得發表。民國九十年,他又將論文投送到台灣師範大學,同樣獲得發表。在當時眾多研究報告中,只有二組是小學老師發表的,其他都是教授、博士級專家,成果讓鄭清海感到相當欣慰。

    去年鄭清海研究作品「鐵甲武士主題探索活動──螃蟹生態環境教育多元教材開發與教學實驗」獲得「Grea Teach2002創意教學獎」優等獎,也因而成為教育部指定六大學習網中的自然生態學習網規劃委員之一。今年還接受委託在北中南三區舉辦教師研習會,培育生態教育種子教官,賦予散播學童保育觀念的重任。 同樣對自然生態環境念念不忘,大學念中文系的台中縣大雅鄉民林榮宗出社會後在民間企業一路爬升至廠長,卻在廿午前顛峰時選擇回歸大自然,投入生態保育工作。他笑說,「只有在大自然中,才可以感覺自己呼吸順暢。」

    由於太太林色釧經營托兒所,經濟上無後顧之憂。林榮宗在石岡鄉山區買了一塊地,將原地主種植的檳榔樹砍伐殆盡,改種本土的相思樹、赤楊木、樟樹、水柳、白飯樹等。更在園中復育遠從宜蘭、台北而來的嬌客──翡翠樹蛙及台北樹蛙。另外,獨角仙、蝴蝶、竹節蟲等,只要是本上原生種,能夠設法養活的,都可能在這塊生態園區裡看見。林榮宗說,本土物種日漸減少,原因不在人為採集。而是棲息地被破壞,而棲地一旦遭到破壞,保育將淪為空談。因此,他希望盡一切力量,將野地無法存活的動植物昆蟲帶回繁殖。並藉由無償提供學校教學或學生觀察使用,讓自然保育觀念從小扎根,達到推動棲地保護的最終目的。

    林榮宗對本土原生物種的熱愛,也顯現在住家的環境裡。屋前小小的水池潛藏著數百隻鱉、斑龜、材棺龜、食蛇龜及金龜等本土烏龜。屋後的庭院則規劃成蛙類棲息地,也是他夜晚欣賞蛙鳴合奏的大自然音樂廳。幽暗的地下室則養著一箱箱、數以千計的獨角仙。 太太經營的托兒所也成為他的生態園地,遍植各種綠樹,試圖營造大自然,更斥資上百萬元規劃設計了一座生態池。為的只是提供青蛙繁衍棲息及復育珍稀的芡實等水生植物,網室裡栽種的一盆盆蜜源植物,則為「招蜂引蝶」之用。

    林榮宗笑稱,自己在山區很出名,只要他一出現。農友就知道「肖仔擱來了」,因為他的果園種的都是不值錢的樹,似乎也道盡他對生態保育的那股傻勁。 林榮宗及林色釧夫婦假日經常穿梭在山區、海邊,夜宿野外或車上,只為等候某類昆蟲現身。林色釧夫唱婦隨,林榮宗心懷感謝地說「每個放肆的男人,背後總是有雙溫暖的小手!」在生態保育界闖出一番天地後,許多學術團體到雪霸國家公園進行生態巡禮,都指名擔任義務解說員的林榮宗導覽。他平時也受邀至文化中心或學校開課,甚至與教科書出版商合作,訓練培育自然生態科教師。

    另外,台中市東山路則是住了一位愛蛙成痴的老師潘智敏,想找他,倒也不難,走在東山路上,只要聽到蛙鳴,大概就可以循聲找到潘家。 潘智敏年幼時經常在田間凌虐青蛙,長大後卻與青蛙結下不解之緣,除出版攝影專輯外,還四處宣揚青蛙生態保育的重要及理念 潘智敏談起青蛙如數家珍,並得意地表示「有一種古氏赤蛙會發出母雞咯咯叫聲,另有一種青蛙長腳赤蛙會發出啾啾鳥叫聲,還有一種貢德氏赤蛙叫聲類似狗吠,還有人還曾誤以為是流浪狗被困在水溝裡」。

    潘智敏在住家頂樓精心設計「青蛙園地」,朝夕與青蛙相處,台灣現有僅存的卅一種蛙類,他都「包養」過,而族群穩定的蛙類,他就放回原來棲地。不過,入夜後住家附近二、三百公尺都一可聽到響徹雲霄的蛙叫,曾引起鄰居反彈,並到潘家抗議。但經潘智敏耐心溝通,鄰居漸漸習慣蛙叫,秋冬季節青蛙進入冬眠期,鄰居甚至還會詢問「青蛙怎麼都不叫了?」 潘智敏投入研究台灣蛙類生態,幾乎全省走透透,而且有整整二年的時間部在車上過夜,只為了在半夜拍青蛙的照片。日夜與蛙兒相處,他自嘲連自己的長相和肚子也變得愈來愈像青蛙了!

    他這幾年來外出攝影時,如果發現青蛙棲地被破壞,就會把青蛙帶回家養。等到生態穩定,才又小心翼翼把青蛙送回原棲地;而發現農友使用農藥或化學肥料,他都全力勸導,希望讓青蛙有最理想的生活環境。 青蛙也成就一段美麗的姻緣,潘智敏多年前在南部一個芋頭園守夜,被農友誤認是小偷,經不斷解釋,老農夫才確認他是單純、執著的老師。最後潘智敏還把這位農友的女兒娶回家,傅為美談。

    潘智敏曾在大里市青年高中服務,目前在台中市嶺東技術學院教攝影。學生也被老師感染,一天到晚青蛙長、青蛙短,學生甚至成立青蛙俱樂部等,共同宣揚青蛙生態保育的觀念。 對於青蛙生態,他語重心長地說,許多青蛙棲地被過度開發。政府相關單位也未能察覺問題的嚴重性。如今青蛙生態面臨威脅,只能盡自己一點力量,為青蛙爭取更多生存空間與時間。  

林榮宗復育各類本土烏龜

自由時報    92.03.17      TOP


陳紀元愛烏龜 有套烏龜哲學

  【本報記者蔡靚萱證交所副總經理詹彩虹辦公室裡擺了許多小白兔造型擺飾,前經濟部長王志剛以前辦公室內都是馬擺飾,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一個屬免、一個屬馬;而公平會副主委陳紀元辦公室裡一堆烏龜,有罕見的烏龜化石及珍貴的象牙烏龜,當然不是因為他屬烏龜,而是因為他有個 「烏龜哲學」。

    陳紀元解釋,烏龜哲學就是不能輸、挑名不挑利的哲學,在商場上,成功的企業都是循序成長,並不會大起大落,只要能堅守在市場上,就能佔有一席之地。陳紀元是知名的行銷顧問專家,出過好幾本行銷書籍,在其中一本書中,他應用烏龜哲學寫了篇名為 「烏龜真經」的文章,從此以後朋友開始送他烏龜造型擺飾。

    陳紀元說,全盛時期,他一度蒐集了將近300隻烏龜,包括烏龜雕塑、烏龜娃娃、烏龜肥皂、烏龜茶杯.還養了一隻會爬的活烏龜,辦公室內詢問度最高的,就是朋友送的烏龜化石,被薄薄的黃色岩石層包覆的,是一隻昂首擺尾相當神氣的化石龜,很多人出高價要陳紀元割愛,他都捨不得。不過,陳紀元自己最鍾愛的則是可以握在手上把玩的破蛋烏龜瓷偶,他說,這隻烏龜有新生的希望,更是意義非凡。

    近10年來陳紀元協助原住民工藝品、農產品行銷及商品化,廣結善緣,紅極一時的山藥 「天山雪蓮」,就是他在部落試種後嘗試第一口後取的名字。他辦公室內也充滿了原住民風味的寶貝珍品。 在雪霸山上,新竹尖石的泰雅族人封他為 「榮譽族民」,頒發的族民證書,被他珍藏掛在牆上;山地門原住民送他鎮鄉之寶琉璃珠項鍊,串的全是製造過程相當艱難的大型琉璃珠,山地門也只有三條這種項鍊,一條在鄉公所,一條在製作者家裡,另一條就在公平會副主委室內。

    也因為他的交遊廣闊、個性四海,牆上還有許多寶貝,國寶級大師林再興的交趾陶、攝影名家莊明錦的玉山之冬作品,都讓很多訪客羨慕不已,陳紀元環顧室內的收藏品說,自己的辦公室風格就是來自朋友的熱情。  

陳紀元辦公室裡有一堆烏龜,有白色的象牙龜、土黃色的化石龜等,都是朋友熱情相贈。

聯合報    92.10.05      TOP


烏龜收藏家的幸福龜居

    【攝影?游宏祥;文?編輯部;部分圖片提供?方志銘】收藏烏龜多年方志銘,在親友眼中是一個愛龜成痴的「龜迷」,而他本人卻是樂在其中,也不吝於在家中各個角落展示自己的收藏,供來訪的親友或是家人一同分享他對烏龜的喜愛。

    一踏進方家,可以看見琳瑯滿目的舊紅龜粿模,整齊的懸掛在狹長的玄關壁面上,這些深具古雅氣息的模具,巧妙地裝飾了玄關,親切地迎接客人的到訪。方志銘表示,他從學生時代,就開始蒐集各種與烏龜相關的物品,至今已累積了為數可觀的收藏品,除了收藏外,他更試著自己動手創作,像是以紅龜粿模製作蠟燭,或是買回素雅的圓形和紙燈,以毛筆將各種書法字體的「龜」字書寫於上,利用古字類似象形圖騰的線條,讓紙燈顯得古典別緻。 家中各個角落都找得到烏龜的蹤跡,方志銘的烏龜收藏品已超過六百件。生活中有這麼多的心愛烏龜相伴,他表示:「住在『龜居』」裡,感覺幸福滿足;也讓全家好運連連。」充分表現出他樂在龜居生活的愉悅心情。

DIY玩布置127    93.01.05      TOP


龜痴開店興趣變專業的一人生意

    【採訪╱潘怡靜 ;攝影╱范厚民】「孤獨喬治」是一隻居住在Golapagos島上的巨龜,是世上最後一隻雄性Golapago Pinta亞種陸龜,如果它死了,世上此種陸龜將從此滅絕。 「孤獨喬治」也是一家位於台北市民大道的兩棲爬蟲寵物店,老闆是61年次的烏龜迷,如果沒有他的痴迷,這間「一人小店」恐怕難以為續。

    因為,「一人小店」是一種個人理想的實現,同時也面臨著經營的考驗。 「賺錢對我而言,沒那麼重要。」「孤獨喬治」店長小關開門見山地說,這間兩棲爬蟲專賣店是他賺最少錢的工作。 走進「孤獨喬治」,小關正忙著用吸塵器清理玻璃缸內烏排洩物、昨日青菜殘餘,每天開店8小時,他花4小時清掃餵食,一半時間都在打理90缸寵物吃喝拉撒大小事。 辛苦伺候這些烏、蜥蝪,2年來獨自在市民大道旁撐起一間10坪小店,收入還沒有上班族來得好,什麼動力促使他天天甘於「幫烏撿大便,幫蜥蝪撕菜葉」?如果不為獲利,所為何來?記者在店內觀察2天。

    當一對父女上門,小女孩就像來到動物園,好奇打量店內寵物,小關告訴記者:「我最討厭這種客人。」他語帶不屑、毫不避諱客人聽到,氣氛令人尷尬。 沒有親切的服務態度,這間一人小店,何以為繼? 過了幾小時來了一名迷,畢恭畢敬問他:「請問這隻長大,殼紋路還是這麼漂亮嗎?」小關語帶熟練地說:「長大都是會變的啦!」當迷找到喜愛的殺價3000元,他說:「那有這種價格,那乾脆送給你好了。」

    不懂的客人,小關不屑一顧,遇到同好,他整個人狂妄、情緒高漲起來。 曾有一名獸醫客人買一隻「王者蜥」,帶回家一陣子,「王者蜥」竟不再進食,來店要求退貨,小關退給他,不過他說:「我拿回來養一養,就能再吃東西了…哼…還獸醫咧…」 原來「王者蜥」接受紫外線燈光照射與進食同樣重要,如果沒有紫外線燈長期照射,就會失去饑餓感,影響食慾。

從小喜歡養動物,10年前一個偶然機會,在水族館買了1隻「星」,開啟他的不歸路。 為了買便宜陸,他跑到水族館工作,自己看書、上網研究,最高紀錄飼養900隻烏,父親不喜歡他養在家裡,他就隔壁租房養烏,同時做起烏買賣生意,還曾為了買,變賣BMW座車。

    烏讓他找到生命的痴迷,也打得他遍體鱗傷,2年前一場意外,他珍藏的烏全軍覆沒。 就在灰心喪志時,一名喜愛寵物的朋友,為了長期可飼養各種寵物,主動出資40萬元,鼓勵他出來開店,甚至還跟他說:「虧錢都沒關係。」幕後金主從不過問店內事,小關就此展開1人小店的經營。

    「從批貨給店家變成去跟人家批貨,感覺差很多。」小關花半年調適,別以為養養寵物、翹二郎腿看店很舒服,事實上,「我有點無奈。」小關說。 一開始單純想賣烏,後來考量客源,增加蜥蝪、守宮等寵物。2年增加3倍寵物量,不能讓牠們死掉,又要養得健健康康,成了他甜蜜又沈重的負荷。 曾因盲腸炎開刀2天沒開店,客人抱怨生病烏求助無門,他現在全年無休,起床後就往店裡跑、直到晚上10點打烊,曾為了等客人,等到凌晨3點,也常為了進貨,打烊後開車到台中挑貨,挑完後連夜北上,忙到沒時間闔眼。 記者在店內遇到幾位常客,常客讚道:「「索馬里王者蜥」養得漂亮!」小關聽到後儼然一付地下爬蟲教主屌樣,原來是就這種被推崇的感覺,比賺錢更爽。

    孤獨喬治小檔案        地址:台北市市民大道四段75號;電話:02-8771-8469;營業時間:下午2時至10

「星龜」開啟小關對烏龜的熱愛,從興趣到開店,沒有想像中輕鬆,現實面是若樂參半。

蘋果日報    93.06.15    TOP  


廣達「烏龜哲學」

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集團 有歷史情懷

    【本報記者?鄒秀】科技與傳統人文交錯,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一天的生活,是最好的縮影。在廣達台北林口總廠、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製造集團總部,不見硬梆梆的生產廠房,林百里就在總部頂樓的書齋「廣雅軒」中,運籌帷幄之餘,可以盡情賞鳥、養龜、看畫。

    談到企業布局,林百里態度謹慎,就像一個用功的專家,可以隨時攤開簡報、統計數據,解說廣達的成長、研發等,雖然已是最大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商,他仍謙稱別人才是「大哥」,深怕自己太強,破壞同業的情感。 近來敏感的兩岸關係讓林百里憂心,他雖有話要說,事先卻先擬好草稿,一邊講話,一邊偷瞄,深怕一不小心說錯話,甚至臨走前,直接把草稿拿出來,低聲直說「剛剛講的都在這裡」,反映出企業對兩岸和平、直航的殷切期待,卻又擔心不小心誤觸政治地雷的微妙心理。 結束企業布局、兩岸關係等嚴肅話題,林百里整個人生動起來,彷彿下課的學生,迫不及待分享他的喜好。他看張大千的畫,細膩到連張大千的情緒都可體會,他談中華文化,深沈到唐、宋、明、清的歷史情懷;見到青少年失去自信,他又生氣到反問「是草莓,還是芭樂?」

    從廣達董事長的身分去看林百里,他是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廠的掌舵者;但私底下,他卻似頑童一般。前不久他與林懷民一起到台大演講,大學生圍著找他們簽名,他半開玩笑地說,林懷民最好,因為「包圍林懷民的都是女生」。 以「烏龜哲學」比喻廣達精神的林百里,平常就蒐集一大堆烏龜雕刻,他會秀出帶著翅膀的龜來,最後興致一來,他說「等一下帶你們去外面玩!」看他在廣雅軒外養的象龜。

    其實「烏龜」正代表廣達的精神,頭只往前看,一步步向前,從不回頭。從廣雅軒的另一頭望去,斥資五十億元、占地六萬坪的廣達研究中心正在動工,這座以烏龜為形的超大建築,林百里正努力為它催生。

林百里以「烏龜哲學」比喻廣達精神,平常不僅收集烏龜藝品,也養起真的烏龜。

聯合報    93.06.16    TOP  


李荔紅欣賞烏龜哲學

深深體會「等一下 慢一點 忍一忍」的哲理

    【記者林怡秀】李荔紅畢業於文藻外語專校英文系,本來從事進出口貿易及秘書工作,後來因緣際會在台南市經營一家美術社,在業界還小有名氣,不過作生意也有辛苦的一面,為了讓自己有更寬廣的空間,五年前她將店轉讓給別人,卸下工作重擔,目前在成大醫院當一個快樂的志工。

    社會服務是李荔紅最熱愛的工作,在開美術社之前,她曾經當過中華民國生命線協會秘書、義務張老師,還在私立台南仁愛之家服務過一段時間,由於她熱心善良,待人誠懇,也使她交到很多好朋友。

    李荔紅說,她很欣賞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踏實,有擔當、堅持到底的「烏龜哲學」,更在收藏烏龜中體會到「等一下、慢一點、忍一忍」的人生哲理。台語有「摃龜」的說法,使人誤以為烏龜不利財運,其實烏龜代表長壽、平安、幸福。是一種吉祥物,李荔紅希望將來有更多烏龜收藏同好,得天下烏龜而欣賞之,不亦樂乎!

李荔紅 旅遊心情滿載龜

    帶領李荔紅進入烏龜收藏世界的,是一隻樸拙可愛的墨西哥烏龜,那是將近二十午前和先生到美國佛羅里達州旅遊時,在狄斯奈世界墨西哥館買的紀念品,渾圓的造型。,以及畫在背上的花鳥圖案,都讓她愛不釋手,從此和烏龜收藏結下了不解之緣。 李荔紅和先生都熱愛旅遊,也不能免俗的會買些紀念品,長期下來紀念品堆滿家裡各角落,自從選定烏龜當主題之後,旅途中選購紀念品就省事多了。每到一個異國商店,就緊盯櫥窗中有沒有漂亮的烏龜玩偶,然後千里迢迢把它帶回家。每一隻烏龜,都馱載著夫妻倆旅行的珍貴回憶。

    有一回參加中西歐半自助旅行,在泰國曼谷轉機時逛免稅店,買了一個木頭盒子,盒蓋上刻著一隻烏龜,表面塗著粉彩,李荔紅買下它後,拿來裝零錢,這隻烏龜跟著她到歐洲周遊列國,每當她買完東西拿出烏龜盒子找零錢時。總吸引許多驚奇的眼光。現在這隻「錢龜」安穩的躺在抽屜裡,肚子裡還裝滿歐洲各國硬幣。

    一對在德國萊比錫買的烏龜是「限制級」的,把一公一母兩隻烏龜湊在一起,就是在「嘿咻」的姿勢,公烏龜還吐著舌頭作陶醉狀,這兩件瓷偶做成撲滿,上面還印著德文,不知是否代表「嘿咻」之前先得存錢?因為覺得很有趣,二話不說就買了,回家仔細一看印著MIT,才知道是台灣製造的。

    烏龜玩偶是一種很國際化的商品,可能一個紀念品店中就有來自許多國家的烏龜,李荔紅就曾經在新加坡買到比利時烏龜、在美國阿拉斯加買到摩洛哥烏龜,在加拿大買到俄羅斯烏龜,雖然造型各有特色,但紀念價值總差了一截,後來她縮小範圍,只有旅行到那個國家,才買當地的烏龜當紀念,「龜口」才逐漸受到控制,沒有繼續快速膨脹。

    為了旅行攜帶方便。她收藏的烏龜體型都較小,材質五花八門。其中以陶瓷占最多數,其次是木刻,還有貝殼、玻璃、金屬、石頭、皮雕等材質。最「貴」的一隻是在波蘭首都華沙買的水晶烏龜。在燈光照射下璀燦耀眼,充滿浪漫的波希米亞風,那年正好波蘭幣制改革,那隻水晶烏龜索價兩百萬舊波蘭幣,害她差點買不下手。最「高級」的一隻是在菲律賓最大的百貨公司買的,全身用貝殼鑲成。擺在藝品部上了鎖的櫥窗裡,披索折合台幣才四百多塊錢,但成交時店經理還親自包好交到李荔紅手中,讓她受寵若驚。最「聰明」的是在墾丁買的一隻塑膠烏龜,按下按鈕會唱六首歌。親朋好友知道她收藏烏龜,外出旅行都會幫她物色,像她婆婆到尼泊爾時,就幫她帶回一對檀香木刻的烏龜;牛角烏龜是公公帶樂團到馬來西亞演出時買的;有朋友送她自己用繩結打的烏龜;有一個工作伙伴送她陶製的烏龜花盆,每一隻都帶著親情與友誼,當她摩娑著這些烏龜,心中都有無比的感動。 李荔紅在客廳櫥櫃中,為來自世界各國的烏龜找到溫暖的窩,只要驛動的心再次澎湃,她總想再背起行囊去旅行,異國櫥窗中可愛的烏龜,仍然會吸引她多看一眼。

熱愛旅遊的李荔紅,每到一個國家就會尋找富有當地特色的烏龜,帶回家珍藏。

這隻圓滾滾的墨西哥烏龜,是吸引李荔紅進入收藏世界的「帶路龜」。

木盒子烏龜用來裝零錢,跟著她旅行過許多國家。

這對在德國買的限制級烏龜,擺出「嘿咻」的姿勢。

中華日報     94.01.03     TOP  


大仁科大副校長黃國慶 收藏烏龜 為師生祈福

    【葉震寰?鹽埔報導】在一次機緣中,聽取了一名算命先生的神斷,竟萌生搜集各種造型的烏龜,為全校師生祈求平安的念頭,大仁科技大學副校長黃國慶5年前開始在世界各地展開他的搜集行動,如今成果豐碩,包括有木雕、陶瓷、金屬等質材的烏龜約400件,各個製作的栩栩如生,應師生要求,黃國慶昨日起在該校圖書館首度展出。

      大仁科技大學副校長黃國慶的嗜好,也影響了他的夫人蕭美玉,由於龜鶴都是屬於長壽吉祥動物,黃國慶搜集烏龜,蕭美玉則搜集鶴,兩人各有嗜好,夫唱婦隨倒也鶼鰈情深。 黃國慶指出,五年前,由於學生騎機車經常發生交通意外事故,學生上下學期間相當緊張,校方也特別關心,當時非常巧的有一名對命理風水有研究的友人前來參觀學校,看了全校地理後,點出此處是「龜鶴穴」,在地理學上是難得的風水寶地。

      黃國慶表示,當下聽了之後,就突然萌生搜集各種烏龜小玩偶來為師生祈求平安的念頭,沒想到因此學生車禍減少了,冥冥中也成就了他的「烏龜傳奇」,如今全校師生都知道黃國慶的嗜好,經常會為他在世界各地搜集珍品帶回學校轉交。 一開始搜集時數量不多,黃國慶只是擺放在他的辦公室內,但數量愈來愈多,目前至少有400件以上,包括有木雕、銅鑄、水晶石、瓷器、琉璃等材質應有盡有,若依造型分類則有「迎賓烏龜」、「頑皮冠族」、「五彩陶瓷」、「綠金烏龜」、「雙胞胎」、「玉石龜」等琳瑯滿目,且每個烏龜都有一個故事,形狀栩栩如生,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讓全校師生非常好奇。 因應全校師生的要求,黃國慶才把搜集而來的烏龜,都擺放在圖書館內首度展出,預定展期到明年3月,展出期間也歡迎校外人士參觀。

中國時報    95.01.1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