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標 題 |
來 源 | 日 期 |
51 | 聯合報 | 102.09.30 | |
52 | 聯合報 | 104.06.24 | |
53 | 聯合報 | 104.06.25 | |
54 | 中國時報 | 104.06.25 | |
55 | 自由時報 | 104.06.25 | |
56 | 聯合報 | 104.09.29 | |
57 | 自由時報 | 104.09.29 | |
58 | 聯合報 | 104.09.30 | |
59 | |||
60 |
【記者潘俊偉?台東報導】台東杉原海灘昨天出現一隻身長約56公分、寬37公分的海龜,民眾發現時,牠已氣絕多時,海巡81大隊獲報後,通知台東縣政府,由於死亡多時,無研究價值,海巡人員將牠就地掩埋。
有民眾昨天早上,在杉原海灘發現一隻海龜,因該海灘鮮少有海龜上岸,馬上通報海巡81大隊。該大隊新蘭安檢所人員趕到,發現牠前肢受傷、龜殼破裂、全身多處開始腐爛,明顯已氣絕多時,立即通知台東縣政府林務保育科。
經海巡人員丈量,海龜身長約56公分、寬37公分,龜口喙似鷹嘴,龜殼呈棕成,應為剛成年玳瑁。
海巡人員研判,這隻全身帶傷的海龜,應是前陣子颱風的「受害者」,被海浪沖上距離海水約3、4公尺的海灘上,加上身上並沒有野放的追縱器,將牠就地掩埋。
民眾在杉原海灘發現一隻死亡的海龜,海巡人員經縣府林保科同意,將牠就地掩埋。圖?81大隊提供
聯合報 102.09.30
TOP
【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大陸海南玳瑁非法交易猖獗,屢禁不止。央視焦點訪談近日揭露,海南玳瑁非法交易情況,業者還稱,要保持玳瑁花紋光亮美觀,需用開水將玳瑁活生生燙死,手法相當殘忍。
玳瑁,俗稱「十三鱗」,又叫長壽龜,據稱它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玄武,為四大神獸之一。目前已被大陸列為二級保護動物,禁止非法獵捕和買賣。
不過,央視新聞在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發現諸多買賣玳瑁製作的工藝品商店。玳瑁不僅呈現半透明狀態,花紋顏色非常美麗,玳瑁還有辟邪的傳說,因此玳瑁製品在商店中頗受歡迎且價格不菲。
對於大陸官方嚴禁捕殺玳瑁及銷售玳瑁製成的工藝品的規定,這些商店視若無睹,公然違法販售。據當地人表示,在潭門,除了銷售整隻的玳瑁標本,玳瑁製成的工藝品是沒有人制止銷售的。事實上,如果出得起價格,整隻玳瑁製成的標本也不難買到。
潭門鎮一家商鋪老闆帶著暗訪的記者到一處公寓,拿出二隻玳瑁推銷,表示大隻最起碼賣人民幣一萬九千五百元、小隻要八千元。他還強調,這兩隻玳瑁至少有幾百歲,並得意洋洋地說,「殺這個玩藝你知道找什麼殺嗎?是找開水燙死,要不然出不來這個亮光。」
針對當地商店違法販售玳瑁一事,當地漁政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相互推諉責任,漁政部門表示,商店裡的事歸工商管。工商部門則稱,去年抓了兩批,但商店裡面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玳瑁,然後又把責任踢到鎮政府。
報導指出,嚴禁獵捕和買賣的牌子就豎在大街上,商家卻視而不見;違法行為明目張膽,管理部門卻視而不見,難怪玳瑁製品能在潭門鎮興旺發達。
聯合報 104.06.24
TOP
【記者林孟潔?基隆報導】宜蘭縣漁民前天發現1隻海龜受困於漁網內,身體非常虛弱,在海面上載浮載沉,趕緊通報海大海龜實驗室救援。救援人員發現是一隻成熟母玳瑁,昨天敲除牠背甲黏滿30多顆的藤壺、陽隧足,海大指牠是國內首次救援活體最大的玳瑁。
宜蘭縣漁船前天上午出海捕魚,在東澳粉鳥林海域發現1隻海龜在定置漁網中漂浮,看起來體力透支,活動力極差,通報海龜實驗室救援,3名研究人員驅車前往,確定是1隻玳瑁。
因漁船當時滿載飛魚,研究生替玳瑁取名「阿飛」。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表示,「海龜身體情況很糟糕」,研判受困2個多月,許久未進食導致體力喪失,才在海面載浮載沉。
「阿飛」是隻母的,年約28歲至32歲,背甲長75.1公分,寬60.6公分,體重約63.5公斤,屬「少女」階段,經獸醫超音波檢查發現體內有卵泡,是隻性成熟的海龜,海大說是國內海龜救傷紀錄中,體型最大,也是第一隻成熟母玳瑁。
「阿飛」靜靜地待在塑膠桶內,牠的背甲、側腹部布滿大小藤壺、陽隧足,研究人員花費1個多小時細心逐一敲除,數量高達30多顆。程一駿說,健康海龜有能力自行去除藤壺,但因體力過差,才會讓藤壺布滿全身。
程一駿指出,牠身上並無外傷,很有可能是吃進過多人為垃圾,導致腸阻塞,身體機能逐漸下降。藤壺不會對海龜造成傷害,但會影響活動力。救援行動後,牠的背甲留下很多凹痕,讓學生看了不忍。
「阿飛」將會送往貢寮海龜救傷中心療育,預計需2至3個月時間可恢復體力,若獸醫檢查沒問題會於宜蘭縣原地野放,「宜蘭縣政府得知救援到最大的玳瑁,也感到非常興奮」。
程一駿表示,台灣較常見的海龜是綠蠵龜,其次是玳瑁。民眾若發現海龜擱淺,可先移動至陰涼處,再撥打118聯絡海巡人員或海龜實驗室進行「海龜救援通報」。
海大海龜實驗室人員持工具幫玳瑁敲下背甲上的藤壺。記者林孟潔?攝影
聯合報 104.06.25
TOP
【曾百村?基隆報導】1隻被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的玳瑁,被發現擱淺在宜蘭東澳粉鳥林外海的定置漁網中,受困近3個月,漁民發現後,通報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搶救。初步研判,這隻玳瑁因在定置漁網內漂浮多時,身體相當虛弱,目前已轉送貢寮海龜救傷中心治療。
海大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昨天表示,這是20多年來首見玳瑁擱淺。他描述說,當時玳瑁被送往海大治療時,龜殼上仍著不少藤壺,研究團隊拿著工具,小心翼翼邊敲邊剷,花了近2小時,才除去殼上30多個藤壺。
程一駿說,從藤壺附著在龜殼上的大小可以研判,這隻玳瑁大概已漂流2至3個月的時間,不僅有脫水現象,加上沒有進食,身體顯得相當虛落,且已奄奄一息,加上被定置魚網纏住,處境可算是「九死一生」。
經超音波檢查,這隻玳瑁是雌性、年紀接近成龜的程度,程一駿說,過些日子等「她」身體復原再長大些,就能傳宗接代。
他指出,這隻玳瑁介於亞成龜到成龜之間,年齡約在30歲左右,非常接近成龜,而她的背甲直線長75.1公分,寬60.6公分,體重達63.5公斤,可能因誤食垃圾關係,造成腸阻塞無法進食而漂流在海上。
程一駿表示,玳瑁是一級保育類動物,全世界的數量持續減少,通常以珊瑚礁區的軟體動物、海綿為食,上午已將玳瑁送往海大位於貢寮的海龜救傷中心安置,估計需要2到3個月照護,等身體恢復後擇日再行野放。
1隻玳瑁被發現擱淺在宜蘭東澳粉鳥林外海的定置漁網中,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師生接手搶救。圖為學生幫忙清除玳瑁龜殼上的藤壺。(曾百村攝)
中國時報 104.06.25
TOP
【記者林欣漢?基隆報導】一隻玳瑁「阿飛」前天上午被發現擱淺在宜蘭東澳粉鳥林外海的定置漁網,漁民緊急通報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海大初步研判,這隻玳瑁已在定置漁網內漂浮兩個多月,身體相當虛弱,昨上午送往貢寮海龜救傷中心治療。
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指出,這隻玳瑁長75公分、寬60.6公分、重63.5公斤,超音波檢查發現牠體內的卵泡正在成熟中,是一隻年約30歲、即將成年的母玳瑁,但疑似誤食異物消化不良,背上及腹甲邊緣還有40多個藤壺附著,體力非常虛弱。這是20幾年來,國內救援紀錄中最大、也是第一隻成熟的母玳瑁擱淺,研究室人員及獸醫師都相當興奮,「一定要把牠治好」。
海大研究生為玳瑁清理龜殼上的藤壺。(記者林欣漢攝)
自由時報 104.06.25
TOP
【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澎湖海龜保育傳出好消息,由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領軍的研究團隊及澎縣府農漁局保育科,近日發現有玳瑁在湖西鄉奎壁山旁沙灘產卵,程一駿說,這是澎湖首次記錄到玳瑁產卵,目前持續監控中。
程一駿表示,研究團隊受澎湖縣政府委託進行海龜相關調查研究,這是繼民國83年在南海東沙群島上發現玳瑁產卵後,闊別23年,再記錄到玳瑁上岸產卵,研究人員相當驚喜。
研究人員9月26日晚間7時26分,在北寮村奎壁山旁沙灘記錄到玳瑁上岸;母玳瑁在8時30分產卵後即返回大海,產卵過程約1個半小時,比起綠蠵龜產卵時間2.5小時,要快上許多。
他說,這隻母玳瑁背甲直線長78公分,寬60.5公分,牠先分別挖了5個洞,最後產下146粒卵,卵窩深度有49公分,可惜有兩粒卵因受到珊瑚礁石擠壓破損。
由於卵窩位置靠近海邊,又逢颱風來襲,為利後續觀察,研究團隊已將卵窩移到沙灘較高處,由農漁局派員監測,確實掌控玳瑁卵孵化情形,做成紀錄。
澎湖首次記錄到玳瑁產卵,母玳瑁共產下146粒卵。
圖?澎湖縣府提供
聯合報 104.06.29
TOP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保育史上重大發現,首度有玳瑁登岸產卵紀錄,海洋大學程一駿教授領軍的研究團隊,在湖西北寮記錄到玳瑁登岸產卵的珍貴紀錄,但兩年前就有民眾通報奎壁山有一大一小海龜登岸,才在農漁局要求下,研究團隊進駐發現。
位於湖西北寮奎壁山
澎湖是海龜天堂,全世界七種海龜,澎湖就有五種,但長期以來研究重點放在族群最多的綠蠵龜上,都以望安綠蠵龜保育區為主,卻漠視澎湖本島海龜登岸產卵紀錄,今年湖西北寮奎壁山多次通報發現海龜登岸產卵,因此農漁局要求委託調查的程一駿研究團隊,進駐北寮調查,才有海龜保育史上重大發現。
上次是在東沙群島上
上次發現玳瑁產卵,是民國八十三年在南海東沙群島上,闊別二十一年,終於再有玳瑁上岸,同時也是台澎首次發現玳瑁登岸產卵紀錄,相較於綠蠵龜登岸產卵需時二.五小時,玳瑁僅有一.五小時,分別挖了五個體洞,最後才產下一百四十六顆卵,其中兩顆卵因受到珊瑚礁石的擠壓而破損。
共產下146顆卵
研究團隊調查,玳瑁背甲直線長為七十八公分,直線寬為六十.五公分,卵窩深度為四十九公分,由於產卵卵窩位置非常靠近海邊,又逢颱風來襲,研究團隊已進行卵窩人工移位,移至同沙灘較高的位置以利日後觀察,農漁局將派員進行監測,確實掌控二十一年來首見的玳瑁龜卵孵化情形,成為澎湖海龜保育珍貴的研究資料。
自由時報 104.06.29
TOP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杜鵑颱風過境,墾丁海邊風浪達一公尺以上,墾管處持續封閉沙灘,遊客只能在岸邊觀浪興嘆,颱風也影響墾丁觀光人潮,二十五至二十八日南下車流僅四萬多輛次,連墾丁大街都很冷清。
假期偏高的房價,加上出現週末颱,讓墾丁住房率有點慘,根據車流量統計,去年中秋連假兩天南下車流超過兩萬五千輛次,今年僅約兩萬三千輛次,加上颱風攪局,最後一天已經不到六千輛次。
旅遊網站「悠遊墾丁」編輯Domi說,上個月幫朋友預訂中秋節的房間,就發現線上空房很多,與過去一房難求情況不同,或許是偏高的房價影響民眾連假出遊意願。
飯店業者指出,未發佈陸上颱風警報前,仍保持八成以上住房率,但天氣狀況差,會影響散客,遊客近年已傾向選擇非連假週末出遊。
另外,後灣保育志工前晚在後灣進行巡守及護蟹工作時,發現擱淺的玳瑁,以為海龜只是不慎被風浪打上岸,接近一看,發現牠已經失去生命跡象,只能聯絡海生館帶回研究。
聯合報 104.06.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