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蠵龜


編號

標                 題

來    源 日    期
21 頭破血流 大海龜撿回一命 聯合報 98.05.15
22 《在海裡飛翔》海龜菲比的冒險故事 大紀元報 98.08.11
23 海龜在海裡飛翔 也會復仇 Upape 98.08.31
24 赤蠵龜 嘴硬嗜食蚌 蘋果日報 98.11.22
25 赤蠵龜灌食 蘋果日報 99.01.19
26 稀客!赤蠵龜負傷 現身澎湖 自由時報 99.01.19
27 14年首次 澎湖救活赤蠵龜 聯合報 99.06.25
28 野放赤蠵龜含淚離岸 蘋果日報 99.06.25
29 哥倫比亞 不再吃龜肉了 世界日報 100.01.20
30 海龜傷癒回大海 狗狗下海相送 聯合報 100.09.01

  3       10

頭破血流 大海龜撿回一命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宜蘭縣壯圍消防隊員日前動用救護車,從海邊救回大海龜,因牠連頭蓋骨都破掉,難以存活,沒想到縣府送海洋大學與木柵動物園聯手醫治十多天,竟然逐漸康復。縣府昨天獲知,欣慰地說:「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救回一條命。」

 宜蘭縣林姓漁民上月28日壯圍鄉公館沙灘上,發現一隻巨大海龜奄奄一息,右眼血腫突出,左眼上的頭部破裂,還在流血,頭甲上有3道長傷口,性命垂危;壯圍消防分隊出動救護車抬回,縣府農業處野生動物保育人員將牠送醫。

 巨龜背甲長80公分,寬60公分,原本以為是隻綠蠵龜,經確認應是隻「赤蠵龜」,體重55公斤,因傷勢嚴重,隨時可能喪命,縣府轉送海洋大學接手醫治,邀請木柵動物園獸醫診療,沒想到竟救回來了。

果日報    98.05.15     TOP


《在海裡飛翔》海龜菲比的冒險故事

 【記者艾瑪?台北報導】為了喚起全球對海洋保育的重視,《在海裡飛翔》全片歷時3年、橫跨全球四大洲深海拍攝,以瀕臨絕種的「赤蠵龜」為主角,詳實呈現了一隻海龜菲比的經歷。

 劇情描述一隻正瀕臨絕種的海龜菲比,自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岸誕生之後,冒著生命危險的經歷、迴游過整片浩瀚的大西洋,一心要尋找牠的歸鄉之路。當牠重返出生地後,竟發現陸上世事已非,生態環境已不若從前,但她仍不畏艱難、準備孕育下一代--繼續傳承這數百萬年來最神聖使命的感人故事…。

 海龜菲比能擔綱演出電影《在海裡飛翔》,是因為全球知名的海洋保育學家、也是本片生態顧問的珍娜薇妮肯(Jeanette Wyneken)教授所大力引薦。

 珍娜薇妮肯回憶說,七年前,佛羅里達海灘曾遭颶風侵襲,菲比就是當時唯一倖存的小海龜。當年奄奄一息的菲比被民眾發現後,立刻送到保育組織急救,並在佛州「大西洋大學」的實驗室一待就是六年,自此成為最受珍娜薇妮肯疼惜的海龜。

 由於美國媒體持續對菲比的恢復及成長情況加以報導,使她意外成了全球最具知名度的「明星海龜」。演出電影《在海裡飛翔》,活潑好動的菲比還讓工作人員在她身上加裝追蹤器,藉由網路來掌握她放生大西洋後的行蹤。

女主角是美國家喻戶曉、來自大學實驗室的母海龜菲比 (/海鵬)

工作人員在活潑好動的海龜身上加裝追蹤器 (/海鵬)

母海龜貪嘴偷吃被逮 (/海鵬)

紀元報    98.08.11     TOP


海龜在海裡飛翔 也會復仇

 【Upaper╱綜合報導】海龜竟然也學會「君子報仇3年不晚」!在新片「在海裡飛翔」中,領銜演出的海龜明星菲比,出生不久,兄弟姊妹就慘遭螃蟹果腹,在忍辱負重20年後,長大後的菲比,開始重挫蟹將,活生生上演出了一場海洋版「王子復仇記」!

 「在海裡飛翔」不僅橫跨全球四大洲深海拍攝,更藉由海龜菲比在旅途中遭遇到的層層驚險,帶出環境保育的重要性,及當前海龜所面臨的生存危機。

 原先是生態學家的導演尼克史崔格,在發現海龜與海洋環境同樣面臨存亡的危機後,毅然穿上潛水裝備、扛起水底攝影機,為刻不容緩的生態保育請命,素有「英國諾拉瓊斯」的美聲歌手凱特瑪露,也特別在片尾獻唱拿手金曲「詠讚星辰」,作為對浩瀚海洋世界的禮讚。

海龜史詩般的海洋冒險,相當感人。

Upaper    98.08.31     TOP


赤蠵龜 嘴硬嗜食蚌

赤蠵龜的頭部和身體比例,比其他海龜還大,有「大頭龜」別稱。

 《蘋果》「愛地球」專欄,每天刊登有趣或特殊的植物、動物或自然景觀等大自然生態照片,推動愛地球的生態保育觀念。

 【文╱楊惠琪;圖╱法新社】達人語: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指出,赤蠵龜有別於一般海龜,其背甲為橢圓形,呈紅棕色,因此有「紅海龜」之稱,也因為頭與身體的比例,比其他海龜大,又有「大頭龜」的別稱;赤蠵龜無牙、又愛吃蚌殼類,因此有強而有力的喙。

 程一駿說,赤蠵龜是少見能在溫帶沙灘產卵的海龜,在海中優游常被漁民捕獲,生存受到威脅,近年國外保育團體不斷為其發聲。

圖為巴西保育人員正將小赤蠵龜野放回到大海。 赤蠵龜愛吃蚌殼類的食物,因而練就強而有力的喙。

圖為巴西保育人員正將小赤蠵龜野放回到大海。

赤蠵龜愛吃蚌殼類的食物,因而練就強而有力的喙。

赤蠵龜小檔案

  學名:Caretta caretta

  體型:體長約80~100公分,體重約100公斤

  分布:是一種繞極地分布的物種,分布範圍從北緯62度至南緯45度間的溫帶及亞熱帶海域

  特徵:背甲為橢圓形,呈紅棕色,又稱「紅海龜」;頭與身體的比例比一般海龜大,具強而有力的喙

  資料來源:程一駿

果日報    98.11.22     TOP


赤蠵龜灌食

 【文、圖╱許逸民】一隻身型歪斜的保育類赤蠵龜,上月遭浪打上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海岸,由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海龜收容救護站救護,但牠沒食欲,救護員只好以繩索將牠固定在水槽邊,強餵抗生素與餌料(圖),還幫牠按摩頸部方便吞嚥,但牠游開後又全吐掉。中心助理研究員許鐘鋼表示,這隻海龜內臟疑受感染,已由獸醫治療中。

赤蠵龜小檔案

  學名:Caretta caretta

  體型:長約80~100公分

  特徵:背甲橢圓形、呈紅棕色,又稱「紅海龜」

  分布:溫帶及亞熱帶海域,宜蘭、花蓮沙灘曾有個體上岸產卵紀錄

  資料來源: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果日報    99.01.19     TOP


稀客!赤蠵龜負傷 現身澎湖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連日來寒流來襲,原本應出現在日本、美國高緯度、溫度較高海域的赤蠵龜,卻現身澎湖海域!這是澎湖歷年來發現的第3隻紀錄,但由於出現位置不對,因此身體狀況十分差,由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附設傷病龜收容所負責照料,復原並不理想。

 由於澎湖海域少見赤蠵龜,歷年來發現的紀錄,都是體弱漂流至岸邊,被民眾發現送往傷病龜收容所,這次也不例外,去年12月底被赤崁民眾發現漂流通報送醫。

 赤蠵龜送入傷病龜收容所,身體相當虛弱,體重只有75公斤,與大頭特徵不成比例,同時身體明顯右傾,入所後至今仍未進食,員工以強制進食方式灌食魚肉,但最後都吐出來。

 澎湖家畜疾病防治所長郭仁政前往探視,預定近日將以X光照射,了解赤蠵龜是否內臟受創,或是因低溫緣故導致遲遲無法進食。

 澎湖海域曾出現的海龜計有5種(全球有7種),包括綠蠵龜、欖蠵龜、赤蠵龜、玳瑁、革龜,目前澎湖海龜收容所有7隻海龜,除了革龜未在其中外,其餘全都到齊,也是歷年來收容所內海龜陣容最完整的一次,可惜水試所旗下的澎湖水族館目前外包經營,不然可望成為今年農曆年節的新寵,讓民眾了解澎湖海龜種類。

澎湖海域歷年來僅發現三次赤蠵龜,懷疑與最近天候不穩定有關。

由時報    99.01.19     TOP


14年首次 澎湖救活赤蠵龜

 【記者肇瑩如?澎湖報導】澎湖海龜救護收容工作站昨天在馬公市嵵裡沙灘野放4隻傷癒保育類海龜,其中1隻是澎湖地區14年來首度救活並野放的赤蠵龜,這頭赤蠵龜被工作人員養到重達81公斤,成為「健康寶寶」,現場擠滿國小學童齊為海龜喊「加油」,送牠們返回大海故鄉。

 野放活動由澎湖縣長王乾發與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邱長光等人主持,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蔡萬生說,澎湖海龜救護收容工作站從民國86年至今,已收容受傷海龜191隻,以綠蠵龜居多,赤蠵龜有5隻,其中只有昨天野放這頭成功救傷並存活,使得野放別具意義。

 寧靜的沙灘因為風櫃國小等學童湧入參加野放活動頓時熱鬧起來,工作人員將野放的3隻綠蠵龜及1頭赤蠵龜抬到沙灘上,由王乾發、邱長光及現場學童民眾送海龜回大海,剛回到沙灘上的海龜開始有點不習慣,一度在原地駐足或打轉,聽到海洋的浪濤聲就直往海邊衝去,伴隨圍觀學童此起彼落的「加油」聲,順利爬回久違的大海故鄉,現場也因此響起熱烈的掌聲。

 工作站人員說,這頭赤蠵龜是去年在白沙鄉赤崁村因全身纏著漁網受傷而被通報救傷,另1隻綠蠵龜身上留有曾在日本被野放的標示,顯示牠應是從日本洄游而來;除了救傷有成,位在澎湖縣望安鄉的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也有喜訊傳來,6月中旬已有1隻綠蠵龜上岸產卵。

澎湖縣長王乾發(左)與澎管處長邱長光共同野放傷癒赤蠵龜返回大海。記者肇瑩如?攝影

合報    99.06.25     TOP


野放赤蠵龜含淚離岸

 【文.圖╱許逸民】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蔡萬生表示,昨在馬公市蒔裡沙灘野放4隻保育類海龜,都是纏網或重病獲救。其中一隻罕見公赤蠵龜,去年底在白沙赤崁海邊纏網奄奄一息被發現,經檢查有消化道等問題,經半年治療,已康復。

 蔡萬生說,另3隻綠蠵龜,其中一隻後肢繫有「JP36536」標示,經追查,是數年前在日本沖繩島復育至500公克的野放幼龜,8個月前被收容時僅22.5公斤,如今重24公斤。只是海龜可能被養慣了,昨野放時任憑學童加油打氣,仍頻往岸上爬。赤蠵龜下海前,眼角流出一條分泌物,彷彿不捨流淚,和人道別。 

綠蠵龜昨在澎湖海邊被野放,似乎依依不捨。

罕見公赤蠵龜野放下海前,小朋友在旁加油打氣。

綠蠵龜昨在澎湖海邊被野放,似乎依依不捨。

綠蠵龜小檔案

  學名:Chelonia mydas

  特徵:背甲中央盾5片,兩側盾甲各4片,頭部前額鱗1對

  食物:吃海藻,軟體、節肢動物和魚

  形態:成龜體長約為120~150公分,重120公斤。

  資料來源: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蘋果日報    99.06.25     TOP


哥倫比亞 不再吃龜肉了

  【編譯中心綜合報導】世居南美洲最北端瓜希拉半島的哥倫比亞瓦優族印第安原住民,過去以赤蠵龜肉作蛋白質來源,現在因為赤蠵龜瀕臨滅絕,已決定放棄此一傳統食物。瓦優族長柯雷斯說:「這等於拒絕我們祖先的文化。我是吃龜肉長大的,也靠著獵龜養活小孩,但如今赤蠵龜愈來愈少,很不容易抓到。為了自救,是該保護牠們了。」

法新社報導,當地獵龜人、餐館、廚師經數月協商後,達成不再食用龜肉、龜蛋的共識。他們成立志工隊,每天巡邏海灘三次,檢查是否有人捕龜撿蛋,並保護幼龜不受天敵傷害; 另一些志工則拜訪供應海龜湯的餐館,說服他們不要再賣這道菜。但當地是拉丁美洲最窮的社區,要達成這項目標並不容易。

環保人士貝茲說,當地動物瓦優族幾乎全部都吃,要改變他們習慣,必須與他們達成協議。在跨國煤礦公司Cerrejon贊助下,同意停止捕龜者,可獲相當於龜價一半的補償金,並有資金挹注社區,支援學校及圖書館。他表示,由於天敵多,孵化的幼龜每百隻只有一隻能長到繁殖年齡,正因情勢緊迫,環保界才警告原住民必須改變傳統,否則赤蠵龜將滅絕。這項運動意外得到瓦優族兒童助力,他們拒吃龜肉,迫使家長改變菜單。

護龜行動已初見效果,但仍有漏洞,主要是當地藝術家仍喜用龜殼製作手工藝品賣給觀光客,需另想方法解決。

界日報    100.01.20     TOP


海龜傷癒回大海 狗狗下海相送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在以色列,一隻名叫海姆(Haim)的赤蠵龜,今年5月遭魚鉤弄傷,被送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醫療處所療傷。經過幾個月來的治療,海姆終於恢復健康,31日投入海洋的懷抱;為牠祝福的人們及狗狗,也「下海」送牠一程。

美聯社

合報    100.09.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