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蠵龜


編號

標                 題

來    源 日    期
301

綠蠵龜洗澎澎

蘋果日報 103.09.08
302

綠蠵龜摸頭「呼呼」

蘋果日報 103.09.15
303

搶救綠蠵龜 卡卡順利回家了

聯合晚報 103.09.27
304

搶救2個月 綠蠵龜「毛毛」不治

聯合晚報 103.09.27
305

來小琉球 浮潛遇到綠蠵龜

聯合報 103.10.04
306

小琉球浮潛 遇見綠蠵龜

蘋果日報 103.10.11
307

小琉球遊客多 恐擾綠蠵龜下蛋

聯合報 103.10.18
308

澎湖綠蠵龜產卵 出現空包彈

自由時報 103.10.25
309

漁網繞頸 琉球綠蠵龜慘死

聯合報 103.10.26
310

漁網纏頸 綠蠵幼龜慘死小琉球

自由時報 103.10.26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綠蠵龜洗澎澎

  【文邱俊吉.圖英國《電訊報》】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監事洪明仕說,全球共有7種海龜,其中綠蠵龜是最常見種類,但牠們已面臨絕種威脅。綠蠵龜幼時以蝦、蟹等甲殼動物為食,成龜則轉以素食為主。

  圖為一群黃高鰭刺尾魚及扁體櫛齒刺尾魚等魚類,正在啃食一隻綠蠵龜背上長出的藻類,而綠蠵龜的大眼珠則轉向後方,似乎正在觀察魚兒的清潔進度。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0908/LB16/LB16_004.jpg

魚群追著綠蠵龜,搶吃龜背上的藻類,綠蠵龜則樂得有人幫忙洗澎澎。

綠蠵龜小檔案

學名:Chelonia mydas

英文名:Green turtle

分布:全球的熱帶至溫帶水域

特徵:與其他龜類相較,其背甲有盾片,頭部呈流線型,且前鰭狀肢較為健壯、有力

體形:體長90~120公分,體重可達100公斤

資料來源: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監事洪明仕

果日報    103.09.08     TOP


綠蠵龜摸頭「呼呼」

  【文陳威廷英國《每日郵報》】兩隻綠蠵龜在海裡悠游,其中一隻像人類「呼呼」般,以前肢觸碰另一隻綠蠵龜的頭,模樣可愛。海洋大學海洋生物所博士陳銘仁表示,成熟綠蠵龜在繁殖季節,公龜會用鼻子摩擦母龜脖子,或輕觸母龜後頸及前肢,若母龜沒逃開,公龜才進行交配;圖中綠蠵龜像在覓食地附近活動,研判是共游嬉戲時的肢體接觸。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0915/LN11/LN11_002.jpg

綠蠵龜用前肢幫同伴「呼呼」,研判是共游嬉戲時肢體接觸。

綠蠵龜小檔案

學名:Chelonia mydas

英文名:Green Turtle

體形:成熟的綠蠵龜背甲長約90~150公分,體重會超過120公斤

特徵:背甲花紋與顏色變化大,間雜黃、棕、綠色放射狀花紋,因體內脂肪呈墨綠色而得名

分布:大洋溫帶至熱帶、大陸沿岸或島嶼近岸溫暖海域

資料來源:海洋大學海洋生物所博士陳銘仁

果日報    103.09.15     TOP


搶救綠蠵龜 卡卡順利回家了

  【記者張為竣/台北報導】今年1月一隻年齡逾50歲的綠蠵龜「卡卡」,因為受傷,在台電桃園大潭電廠的進水口附近動彈不得,在台電員工與海洋大學共同搶救下,這隻被命名為「卡卡」的綠蠵龜,4月在桃園縣觀音鄉海邊野放。經過衛星發報器近半年追蹤,發現卡卡已經從台灣游回日本琉球老家。

  124日,台電於大潭電廠進水口進行清淤作業時,熱機組技術員吳元彰看到「卡卡」的身影,當時「卡卡」全身布滿淤泥與海藻,幾乎沒有行動能力,在海水中載浮載沉。

  吳元彰並不是第一個看見「卡卡」的工作人員,當時甚至有外包工作人員戲稱:「殺來吃,一定很補。」吳元彰說,第一眼很像廢棄物,龜殼布滿淤泥,後來「卡卡」探出頭來,才知道是一隻受傷海龜,認為當下不搶救,牠一定撐不住。

  完成通報後,台電立即派出潛水人員與吊車將「卡卡」救起,送往台大動物醫院,原來「卡卡」因為海水溫度變化太大而「冷暈眩」,貧血、脫水、低血糖無法下潛,身上還有鯊魚的咬痕;醫院初步搶救後,聯繫上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移至海洋大學實驗室,由程與他的學生輪班照料。

  「卡卡」長99公分、重120公斤,暫時放在實驗用大水桶飼養,體積龐大還是「卡卡」的,因此學生幫牠取名「卡卡」。

  程一駿表示,「卡卡」到海洋大學實驗室後,10多名學生每天幫牠替換800公升乾淨海水,約9天就體力復原,開始進食白蝦等食物;另外,程在「卡卡」左後肢發現數字編號的鈦合金標誌,經查證後,確認是在20年前,日本海龜協會為了追蹤,在中平島所繫上,因此「卡卡」長期往返日本小笠原群島與桃園外海。

  今年42日,台電總經理朱文成帶隊,邀請程一駿、桃園縣農業局、林務局、外交部亞東關係協會、日本交流協會、福智基金會,大陣仗為「卡卡」舉行野放活動,50公尺的沙灘,「卡卡」一步一步往海裡爬,20分鐘後游向大海。

今年42日,台電野放康復後的「卡卡」,50公尺的沙灘,牠一步一步往海裡爬,20分鐘後游向大海。台電/提供

今年1月台電大潭發電廠放流口發現一隻受困的綠蠵龜,體積龐大「卡卡」的,因此取名「卡卡」。台電/提供

  為了追蹤「卡卡」游向,程一駿特別向國科會申請預算,在「卡卡」背殼上黏了價值約2 萬的衛星發報器;「卡卡」游返台灣海峽,並行經台灣東北角,最後訊號在日本琉球消失。

聯合晚報    103.09.27     TOP


搶救2個月 綠蠵龜「毛毛」不治

  【記者張為竣/台北報導】台電在桃園觀音海域搶救的綠蠵龜不只「卡卡」,在「卡卡」野放後,今年716日又救起一隻「毛毛」,但沒有「卡卡」這麼幸運;「毛毛」經過近2個月的搶救,最後仍回天乏術。

  「毛毛」被救起後,也是送往台大動物醫院急救,並送往海洋大學實驗室,同樣由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研究團隊照護;但「毛毛」病況遠比「卡卡」嚴重,完全不進食,且罹患嚴重肺炎。

  「毛毛」在實驗室待了一周,程一駿團隊僅能從鼻孔噴藥、施打營養針,但病況未見好轉,又再次送回台大動物醫院,以活性碳治療,並清出大量濃痰;住院兩周後再次送回實驗室照料,這時的「毛毛」只能靠噴藥、施打抗生素與營養針維持生命。

  為了搶救「毛毛」,程一駿聯繫海生館,希望藉由專業的獸醫與良好的生活環境康復,並協調高鐵運送,但在搭上高鐵前,9月初,「毛毛」嚥下最後一口氣。

  「毛毛」未能如同「卡卡」康復並野放,程一駿與台電主管皆感到可惜。

聯合晚報    103.09.27     TOP


來小琉球 浮潛遇到綠蠵龜

  【記者張進安?琉球報導】經過多年的保育,屏東小琉球海底珊瑚礁生態逐漸恢復昔日榮景。隨著珊瑚繁茂生長,海中生物數量種類也逐日增加,「浮潛遇到綠蠵龜」成為一大賣點,並成為遊客難忘回憶。

  記者實地前往探訪,在淺水的潮間帶區,水中遍布各式品種的海膽、海參與海星,低頭尋找,豐富的潮間帶生態俯拾即是;戴上蛙鏡、穿著浮潛裝備,迎面而來的是美麗的海底世界,豐富的珊瑚礁與魚群,還有保育級的綠蠵龜就在身旁悠游,讓人大讚不虛此行。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表示,小琉球是全台唯一全由珊瑚礁構成的島嶼,海水清澈見底,珊瑚礁生態豐富,早期因人為捕撈、破壞,讓海底生態呈現一片死寂。為了保護小琉球自然生態,屏東縣政府2年前公布「琉球漁業資源保育區」,禁止在沿近海使用對生態破壞最大的三層網。

  小琉球居民為了保護珊瑚礁,讓海洋資源永續經營,自發性組成協會、志工隊進行巡守、淨灘等工作。

  「最初的想法,就是單純想要恢復小琉球過往最純粹的美景」,志工隊成員小洪說,海底自然生態才是小琉球最大賣點,而不是美輪美奐的民宿,居民擔心一旦失去優美的自然環境,每年龐大的觀光人潮隨時會有退潮的一天,因此自動下海清汙,讓海底世界的生態越來越豐富,處處驚嘆。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977184-3567345.jpg?sn=14123631921375

「浮潛遇到綠蠵龜」成為小琉球觀光旅遊一大賣點,是遊客難忘回憶。圖?小琉球海洋志工隊提供

聯合報    103.10.04     TOP


小琉球浮潛 遇見綠蠵龜

保育3年珊瑚覆蓋率逾6

  【陳宏銘屏東報導】經三年多的保育,屏東縣小琉球的珊瑚礁生態呈現豐富多元生氣,不只鮮艷美麗的珊瑚礁魚群穿梭其間,在周遭珊瑚礁海域浮潛還可能遇到「綠蠵龜」。琉球鄉長蔡天裕表示,「想看綠蠵龜,就來小琉球!」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積極籌設島上杉福灣等五處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島上居民以專業生態旅遊導覽解說等服務,吸引遊客體會生態之美。

  研究珊瑚礁生態多年的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博士表示,小琉球全島都是珊瑚礁,1970年代,是全台珊瑚覆蓋率最高的美麗珊瑚礁生態,但在人為開發、三層流刺網等亂丟棄海底下影響,讓小琉球海域失色。

生態美遊客倍增

  屏東縣政府於2012年公布「琉球漁業資源保育區」,禁止周遭海域使用三層網,加上島上海洋志工定期下海潛水清除各海域的漁網,讓珊瑚礁生態漸起死回生,如厚石等海域的珊瑚覆蓋率已逾6成。

  屏東縣政府統計,小琉球每年遊客數從十年前40萬人次到去年已達103萬人次。

  海洋志工李益利說,小琉球遊客倍增,是被美麗的生態吸引來的。

復育4千隻海龜

  琉球鄉長蔡天裕表示,每年510月是綠蠵龜上琉球岸邊產卵的季節,2011年至2014年已有12隻母龜上岸產下約60窩卵,平均每頭母龜產下48窩卵,每窩有100多顆龜卵;初估孵化後有約4800隻小海龜回大海,小琉球周遭珊瑚礁海域都可見綠蠵龜悠游其間,「小琉球是綠蠵龜的家」。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許主龍表示,該處擬在杉福、漁埕、肚仔坪、蛤板灣、龍蝦洞等五區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未來每日限8000人進入,並訂定專業導覽人員管理辦法,遊客需由認證的導覽員帶領才能進入,若擅自進入,依法最高可裁處3萬元罰款。

小琉球旅遊保育注意事項

浮潛遇綠蠵龜,別太逼近,別碰觸或驚嚇牠,留給以後遊客再相遇的機會

潛水勿踩踏、攀折珊瑚

海洋生物只供觀賞、拍照,別捕捉、玩弄

勿在海邊烤肉、料理、洗滌餐具等,垃圾記得帶走

遊客浮潛、遊潮間帶最好有專業解說、潛水教練帶領,聽從其指揮

資料來源: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1011/LC34/LC34_001.jpg

小琉球海域有綠蠵龜蹤影(小圖,鵬管處提供),遊客浮潛遇綠蠵龜時(大圖),記得只要旁觀但別碰觸、驚嚇牠。李益利提供

果日報    103.10.11     TOP


小琉球遊客多 恐擾綠蠵龜下蛋

  【記者張進安?屏東報導】由珊瑚礁組成的屏東離島小琉球,海洋生態豐富多元,更有保育類綠蠵龜,每年510月,約有十幾隻綠蠵龜上岸產卵,孵化生成近兩千隻幼龜,近年來過多遊客恐干擾海龜下蛋,鄉公所呼籲遊客尊重生命,勿影響生態。

  東港警分局表示,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綠蠵龜屬保育類野生動物,禁止獵捕、宰殺、騷擾、虐待及干擾產卵等行為,違者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00百萬元以下罰金。除加強巡邏,也呼籲民眾勿以身試法,發現相關違法行為應立即通報。

  琉球鄉公所表示,每年綠蠵龜產卵期,會請警方及社區、生態調查員加強巡邏、勸導,避免影響母龜產卵,但也希望居民、遊客都能自律,共同維護得來不易的寶貴生態資源,讓琉球鄉成為「綠蠵龜故鄉」。

  小琉球生態旅遊發展聯盟執行長曾毓文指出,每年5月到10月是綠蠵龜產卵期,78月為高峰,卵約50天後孵化,此時前往小琉球,幸運的話有機會可在沙灘看到剛孵化的小綠蠵龜。

  鄉公所表示,由於綠蠵龜對產卵地點選擇嚴格,除沙子深度要超過50公分,還喜歡在沙灘及草地交界、沒有光害及人為干擾的沙灘產卵。近年來,過多的遊客除造成旅遊品質低劣,也讓島上自然生態資源面臨極大威脅。

  鄉公所指出,人群、噪音、光害及垃圾,都讓綠蠵龜生存、產卵空間不斷被壓縮,更有甚者,部分觀光業者打著「秘境生態之旅」為賣點,帶著遊客到綠蠵龜最喜歡產卵的肚仔坪、蛤板灣等沙灘參觀,一旦母龜多次受阻無法順利產卵,最後會放棄原先的產卵沙灘,這對綠蠵龜傷害極大。

http://uc.udn.com.tw/NEWS/MEDIA/9007055-3581983.jpg?sn=14135725197111

由珊瑚礁組成的小琉球,海洋生態豐富多元,更有多數的保育類綠蠵龜。圖?鵬管處提供

聯合報    103.10.18     TOP


澎湖綠蠵龜產卵 出現空包彈

  【圖文:記者劉禹慶】每年510月為澎湖綠蠵龜登岸產卵季節,今年分別在望安有一頭母龜登岸產下6窩蛋卵、嵵裡一頭母龜產下67窩蛋卵、東嶼坪一頭母龜產下4窩蛋卵、吉貝2頭母龜產卵窩數不明,新生命在9月份陸續孵出,但嵵裡卻出現空包彈卵窩,而望安也反常,母龜與卵窩數都少,引發調查人員關心,疑與今年氣候異常有關,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調查解密。

新聞圖片

廣告

綠蠵龜為珍貴保育類動物澎湖縣政府計畫移窩養殖全面復育(記者劉禹慶攝)

由時報    103.10.25     TOP


漁網繞頸 琉球綠蠵龜慘死

  【記者張進安?琉球報導】海巡署小琉球安檢所人員,昨天在沿岸發現1隻死亡綠蠵龜,疑遭漁網纏繞頸部無法脫困,加上浸泡在海水多時,頭部呈現慘白腫脹狀態,幾乎斷頸,死亡綠蠵龜已由基隆海洋大學團隊帶回解剖,確認死亡。

  琉球安檢所昨天接獲通報,在沙瑪基沿岸發現1隻海龜在海面上載浮載沉,由救援人員、鵬管處志工及保育警察隊員,以長竿將海龜打撈上岸,確認為保育類綠蠵龜,死亡的綠蠵龜體長約50公分、重20 公斤,屬於幼龜。

  小琉球海洋志工小陳說,遊客帶來的垃圾、漁民丟置的漁網與繩索,是最大宗,也最可怕的海洋廢棄物,不但讓珊瑚無法行光合作用,白化死亡,甚至導致綠蠵龜因而死亡,他說,清運海底垃圾只能治標,最需要的是大家別再任意亂丟垃圾或漁網等廢棄物到海裡。

聯合報    103.10.26     TOP


漁網纏頸 綠蠵幼龜慘死小琉球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小琉球綠蠵龜疑遭塑膠袋或漁網纏頸,幾乎斷頸,頭部更泡到浮腫,死狀悽慘。

  小琉球沙瑪基露營區海岸,昨天發現一隻海龜在海面載浮載沉,琉球安檢所會同鵬管處志工及保育警察隊員以長竿將海龜打撈上岸,發現死亡的龜體長約五十公分、重二十公斤,仔細辨識後,確認是保育類綠蠵龜,屬幼龜、死亡多時。

  「如果海底更乾淨點或許悲劇能減少。」救援人員指出,死亡綠蠵龜疑似遭漁網或塑膠袋纏繞頸部無法脫困,又浸泡海水多時,頭部慘白腫脹、頸部死垂,令人不忍卒睹。

  琉球安檢所長陳雅澤表示,綠蠵龜固定洄游至小琉球繁衍後代,但近來海洋廢棄物增多,常有綠蠵龜因誤食垃圾袋或誤入漁網死亡,民眾如發現綠蠵龜或鯨豚等保育類動物受困,可撥一一八海巡服務專線。

  綠蠵龜屬保育類野生動物,禁獵捕、宰殺、騷擾、虐待及干擾產卵等行為,違者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該綠蠵龜昨已由基隆海洋大學團隊帶回解剖,查明死因。

新聞圖片

屏東小琉球綠蠵龜疑遭塑膠袋纏頸,頸斷頭浮腫,死狀悽慘。(記者陳彥廷翻攝)

由時報    103.10.26     TOP